“再好的营销大师也会失手,但成熟的技术永远不会辜负你。”出自百度营销中国行的这句话近日刷了大叔的屏,正好前几天大叔加入了一场有关“转化率”话题的大讨论,今天就隆重地聊聊这个话题:新媒体时代下,当营销遇上人工智能,技术革新能不能战胜营销大师呢?当然,百度已经在这么干了。 一、微博两边的内衣广告,是精准营销吗? 为什么有人会质疑百雀羚的长图转化率低?实际上,逻辑就是流量与销量不匹配,但这真不是公关或者新媒体的工作,而应该是互联网营销。怎么说呢?其实包括百度、阿里、腾讯等BAT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都有很强的媒体属性,并一直在优化这个属性:为广告主匹配用户和信息,并且总是在试图将转化率提的更高。 犹如公关在富媒体时代遇到的诸多KPI困惑一样,互联网营销也被挖了很多坑。一个是信息沙漠,数据太多了,但没人帮你分析,最后,数据还是数据,产生不了任何价值;二是错误,首先数据可以造假,挤水分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其次,很多数据会“骗人”,比如大叔曾经遇到过一个很尴尬的情况:我老婆可能用我的电脑在淘宝浏览过孕妇装备,然后大叔浏览微博,发现两边都是孕妇内裤和胸罩之类的图片,很是辣眼睛。实际上,抓cookies还是很多互联网平台卖广告的一个主要技术,显然,这转化率不仅提不上来,反而会越来越差。 最重要的还会影响用户体验。新浪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微博的盈利能力在持续增强,但从用户体验来看,却有下降的趋势。怎么说呢?微博除了两边的对联,也开始开放了feed信息流,俗称“粉丝通”。广告主可以把其广告定向推送给你,悄悄地放在你的信息流里,而完全不需要你关注它。最关键的是,几乎谁都可以买,甚至是黄V。大叔可能确实浏览过一些婚纱照和股票信息,但过去的几个月里,总是收到莫名其妙的荐股微博和婚纱摄影相关的广告,大叔不停地分别点击“不感兴趣”、“内容质量差”、“太多重复或者相似内容”,情况依旧没有改善。 微博的案例,也同样出现在朋友圈。大叔经常收到来自附近商家的一些推送,可能仅仅是基于一些简单的标签,比如性别、年龄、机型和地域,只要广告主选择了这些标签,跑出来一个用户数据,但微信基本不考虑这条广告推送给用户的感受,广告部可能觉得精准了,但用户的感受是讨厌。怎么办呢?有什么解决之道呢?AI营销! 二、AI营销,到底是未来还是百度画的大饼? AI是今天最流行的词语了,最知名的案例是阿尔法狗下围棋,由于围棋对于人的心智的要求和计算同等重要,所以,当阿尔法狗横扫几乎所有围棋高手的时候,大家真正开始认识到一件事,就是AI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他终于可以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读懂你的心了。其实,百度很早就在李彦宏的带领下开始在AI发力。 从2013年,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成立。到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技术亮相乌镇,包括无人车体验试坐、人脸闸机等露面。2017年1月17日,陆奇加入百度,之后出任百度集团总裁。到现在,百度人工智能的各项产品都在有条不紊地迭代发展中。所以,大叔必须要纠正一点的是,百度不是一家广告公司,它是一家科技公司,背负着对中国AI产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实际上,百度的人工智能已经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布局,并且不断扩大版图。用户在百度上发起的每一次搜索、在地图上发起的每次导航、或是在手机百度信息流中看到的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子。那么问题来了,AI营销,到底是未来还是百度画的大饼? 前不久,百度在营销中国行上提出,区别于单纯依靠用户“看过什么”,百度综合“去过哪里”、“买过什么”、“搜过什么”等200亿条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线索实现了更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同时降低了50%的线索获得成本。无论是前期目标用户抓取还是后期用户关系维护,在信息分发2.0时代,通过“人找信息+信息找人”的结合,百度实现了营销通路的全触达。 上面可能听着拗口,大叔举一个例子。 比如上文也提到了,大部分信息流广告是基于用户兴趣,推测用户意图,比如大叔经常在今日头条浏览保时捷的相关信息,对奔驰也挺感兴趣的,头条可能就会直接推送给我保时捷或者奔驰的广告。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兴趣一定就代表着意图吗?不一定,因为大叔可能很喜欢名车,但大叔的经济能力只能买得起15-20万的中档车。为什么百度能够知道大叔的真实意图呢?因为我可能在百度搜索过““20万买什么车比较好”,也通过百度地图导航去过大众汽车的4S店……正是基于覆盖生活的200亿条用户线索的梳理和分析,让百度更加理解用户。 你可能认为这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继续往下看。 三、辞掉创意广告供应商吧,广告自己会改标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