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买微博的原因是微博比汽车之家、易车、搜房还便宜,这么大的流量入口,以后流量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就买了点,最多的时候账面亏了接近30%,一直拿着没动过。最近卖掉了一半,剩下的这些会一直持有下去。”
流量入口,许多公司都具有这个属性,比如百度、腾讯、阿里、今日头条。微博的流量入口特别之处在于,这个平台拥有ID和社交关系,在基于此进行内容分发,反而跟腾讯有点像,不同的是,其社交关系链是开放式的,更容易传播,很适合营销,还有公共内容发布。微博的MAU还在高速增长之中,这得益于其2016年重点推进的内容战略——吸引创作者创作海量图文内容分发到微博,吸引用户眼球。过去那个让用户晒晒“在做什么”或者“碎碎念”的微博已经一去不复返。通过内容化,微博的平台效应正在得到体现:更多的内容,进而获得更多流量,良性循环。 微博的新故事是YouTube “内容分发”是微博过去增长的原因,最新的暴涨则是因为微博正视图让大家看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版YouTube”。2016年微博强调的是内容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了信息流、短视频和直播,每个领域都有许多玩家,但内容分发在美国没有对标者。现在,微博更加聚焦到短视频。在去年做好PGC的基础之后,今年又开始加强版权视频的布局和推动UGC视频内容。可以说,微博正在越来越像YouTube。 在YouTube被谷歌收购之后,不少中国玩家都想做YouTube,然而最终却发现事与愿违,PC时代UGC或者PGC的意愿、能力和水平都很弱——核心原因还是因为未能构建一个内容生态。最终,包括优酷在内的主流视频网站,都在将重心放到版权内容的竞争上,移动时代开始强化PGC,UGC基本没什么进展。从阿里让土豆来做短视频也能看出,视频网站没有打算同时涉足不同类型的视频分发。
反而是微博,正在越来越像YouTube。 1、在内容上全面覆盖。 去年微博通过MCN战略做大了PGC生态,垂直领域头部内容生态做了起来,明星也好网红也罢都会将微博作为首选平台,传统媒体做两微一端,新媒体和自媒体一处水源供全球,微博都是重点。通过与NBA等合作版权内容合作,将优质顶部内容这环补齐了。 最近微博在公测故事功能,强化UGC。这个功能不是微博首创,始作俑者是Snapchat,2013年就推出了,之后被Instagram、Facebook、陌陌等跟进,其让用户无压力分享短视频。现在,微博样本用户有10%会转化为日活跃用户,而Instagram的日活跃用户中大约有40%在使用Stories产品;以Stories为核心功能的SnapChat的日活跃用户不及Facebook十分之一,然而日视频播放量却与Facebook相当。Instagram和SnapChat的数据都表明“故事”有望给微博带来更多“故事”。 2、在模式上重视MCN。 MCN这个词正是来自于YouTube的舶来品。其书面意思是指可以将PGC内容分发到多频道网络的一种模式。MCN机构在中间帮助内容更好地分发到平台的同时更好地变现。MCN要负责找广告主将内容变现、进行平台推广分发、内容包装、网红经纪等等。 2014年,迪斯尼以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YouTube上最大内容制作商之一、拥有约4亿订阅用户的Maker Studios,之后与Maker Studios类似的模式风靡,这就是MCN模式,也是Youtube内容生态的根基。中国MCN机构有新片场、罗辑思维、Papitube、震惊文化等玩家,微博在PGC内容上给MCN提供流量等支持,让MCN带着视频创作者一起来做优质内容和商业变现,繁荣视频内容生态,做大蛋糕。对MCN重视的本质是微博做内容战略“生态先行”的思路,让优质内容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变现,同时兼顾用户体验。在图文、直播、视频等领域,微博都采取了类似思路,深得YouTube真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