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在王思聪微博上说共享充电宝如果能成功,他愿意直播吃翔时,一则“共享充电宝们宣布再融资7.5亿,已有40家VC机构入局”的新闻出现。 其中,小电科技的融资速度最多最快,38天完成3轮超过4.5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出现了腾讯的身影,还有一家元璟资本则被很多人视为与阿里关系密切。 有意思的是,小电科技的天使就是金沙江资本,这家投过专车、单车的VC,已俨然成了共享经济模式投资专业户。 很多人表示对“共享充电宝”如王思聪般的莫名其妙,共享单车摩拜的投资方,熊猫资本一位合伙人在接受一个媒体采访时,也对这个生意表示了不以为然:我觉得共享充电宝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需求。 这个生意究竟靠谱不靠谱呢? 再往深入一点,在专车、单车都还没有开始盈利之时,所谓的共享经济,靠谱不靠谱呢? 毕竟,不赚钱的公司,都是不道德的 —— 摘自马云语录。 二 共享充电宝的主要需求是为满足移动设备需要充电但手边并没有充电宝。 这里有两个前提:1、用户没有携带充电宝;2、用户出门前并未给手机充电,比如说,晚上睡觉没有充电次日上班时匆忙已来不及充电。 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呢? 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年纪稍长一点的人,大多都有晚上睡觉手机充电的习惯,但年纪较轻的,的确存在没有这个习惯的。 而充电宝作为一个有点重量的东西,的确有可能为部分人群——尤其是女性——所不喜。 一个场景是在地铁里:上车前租借一个,下车后归还。大城市动辄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的确可以让手机得到较多电力恢复。 另外一个场景是在饭店集中的地区,比如上个星期我在广州原珠江啤酒厂现为某个美食区,就发现一个属于4月份宣布融资2000万美元的来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机柜。吃一顿饭完成一次充电,也是成立的。 但共享充电宝,依然有其需要克服的麻烦。 三 第一个麻烦是一个很不起眼但很关键的东西:充电用的数据线。 这是一个易耗品,而且相对于充电宝租赁价格,这根线并不便宜,苹果的就更贵了。来电科技这个共享充电宝是只租借充电宝本身而数据线要么用户自备要么花钱购买。 这是一个蛮尴尬的场景。没有携带充电宝但带了条充电线的,不是说没有,但也不能说是大部分人会这么做。用户要使用来电科技的租赁服务,需要花上10块钱购买一根15cm长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苹果认证的数据线。这会有点门槛。 有的公司,比如街电,则电池和线一体。但正如我前文所说,这根线的损耗是很大的。区区一点点租赁费用,如何覆盖住成本,尚是疑问。 第二个麻烦是布点。 一个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人,并不意味着ta可以从此不购买充电宝。这个事和共享专车不同。到底租车坐和买车开是天壤之别的成本。 共享充电宝只是解决一个方便的问题,不是替用户省钱。 既然是图方便,就意味着无论是获取还是归还,用户要足够容易。这也就意味着,共享充电宝无论是桌面型还是机柜型,都需要密集布点。 机柜型的,就遇到了场地租金问题。这是共享单车们不太会碰到的成本。单车的停放,并没有场地租金一说。而充电宝机柜,则有可能需要支付这个费用,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地铁站。 有人以为,机柜可以做广告。但实话说一句,户外广告大概也就分众那种强迫你不得不看的电梯广告做得规模很大外,大部分户外广告都运营不佳。户外大屏的香榭丽,出租车里的触动传媒,户外广告哪里有那么好做。 桌面型的,可能会需要向合作方进行分成会支付部分费用。利润空间被压缩。 事实上,打有“共享经济”四个字以来,并没有传出某共享公司盈利的消息。 共享到底能不能经济? 四 让我们把时光推移到滴滴和快的在出租车补贴上大打出手的年月。 叫车平台这种服务,是摆明了不会赚钱的模式。无论是滴滴还是快的,既没有可能向乘客收取叫车费,也几乎不可能问出租车公司收取租金分成。 但腾讯和阿里,依然作为两家公司的坚强后盾,真金白银地往里砸,战况极其惨烈。整整一年的烧钱大战,数字是:20个亿。 是AT脑子进水了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