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六次结果普查显示,我国 0~14 岁儿童超过 2.2 亿,约占人口总数的 16.6%。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会迎来第四次婴儿潮。 在二胎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向刺激下,从育儿知识到童装品牌,母婴领域再次升温。不过我们认为,除此之外,儿童内容市场还存在很大空间。 先来看看海外。提到儿童节目,非盈利工作室 Sesame workshop 在 1969 年推出的《芝麻街》称得上最经典的 IP。现在《芝麻街》已经传播到 150 多个国家,并且输出 IP 开出了全球连锁的少儿培训机构芝麻街英语,今年还和智能玩具品牌 WowWee 共同推出了以片中形象 Elmo 为原型的编码机器人。 随着现代家庭对儿童教育愈发重视,全球各大电视台都在不断推出儿童 IP,形式丰富,纯动画、动画+真人、真人秀都有。日本教育电视台 NHK 还会根据年龄、兴趣等维度来生产定位更加精确的儿童节目。 而同时我们发现,在 Youtube 这些互联网平台上,消费儿童内容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比如我们在此前文章中提到过的 Youtube 大号 Ryan’s Toys Review。在每集短片中,5岁小男孩 Ryan 所做的就是打开玩具,然后玩给你看。但显然 Youtube 用户对此非常买单:从2015年12月其,Ryan 就一直霸榜 tubefilter 美区周榜;2016年成为全 Youtube 排名仅此丁日的第二大频道。 针对低龄儿童,Youtube 在2015年推出了过滤版的 Youtube Kids,并且和梦工厂、Jim Henson TV、Mother Goose Club 以及 Talking Tom and Friends 等内容合作商合作,搭建适合孩子观看的内容库。 官方透露的数据,目前这款 App 活跃用户在 800 万左右,开奖,内容点击量共计 300 亿。今年初 Youtube 决定再对儿童内容加码。春季平台就会推出 4 档全新的原创儿童节目,直播,并加入付费项目 Youtube Red。 随着新生代父母与孩子收视习惯以及审美上的改变,国内儿童内容又存在哪些机会?最近大火的豆乐儿歌就是个有趣的例子。 3月上线的豆乐儿歌算是今年上半年儿童内容中显眼的爆款 —— 在腾讯视频儿童频道上线一周播放量破 2 亿;18 集播放量 2.9 亿。 事实上,豆乐儿歌背后的出品方互象动画其实是当年的爆款 IP “泡芙小姐”制作团队。在我看来,豆乐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他们的儿歌完全不是我们小时候“小燕子穿花衣”的调调,而是类似《歌舞青春》,直接请流行音乐人来创作。 所以你可以在儿歌里捕捉到民谣、电子、爵士的影子。比如,你会发现《画水果》和朋克乐队诱导社的《阿姆斯特丹》听起来很像,因为背后其实是一个作曲人。在打动 10 后之前,豆乐儿歌先收割的其实是他们的父母。
而从产业角度来说,前几年,早教领域中出现了“凯叔讲故事”这样的头部账号。而在此之后,市面上出现了不少面向幼儿的故事内容或平台;但相比之下,由于儿歌的制作门槛相对较高、同时不易变现,长期以来业内生产优质儿歌的只有芝兰玉树、巧虎等不多的几家。 但现在各平台开始对儿歌品类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和诚意。据了解,企鹅影业参投了《豆乐儿歌》,未来腾讯也在计划针对豆乐 IP 开发游戏等一系列产品。而比《豆乐儿歌》早两个月上线的《奇宝儿歌》背后站的则是爱奇艺。当平台带着流量和资源介入后,儿歌领域势必会出现新的增量。 而除了儿歌,儿童内容市场还有不少机会点,比如亲子剧。根据大麦数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亲子家庭已经成为北京地区第二大文艺演出消费主体,占演出观众总数 17%,76 场儿童剧共吸引 3 万人。另外儿童真人秀、儿童动画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玩家进入。 36氪将持续关注儿童内容,如果你刚好是这个方向的创业者,欢迎和我联系:[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