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说,「以前我们的技术是跟着业务走,是兵工厂模式,但手榴弹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导弹来。我们必须思考建立导弹的机制,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聚焦到几个核心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标是为了解决10年20年后的困难。」 今年3月,马云动员两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宣布,启动「NASA」计划。该计划将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组建全新团队、建立崭新机制,全力以赴。为解决10年、20年后的困难储备核心科技。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马云7年前的一场对技术的冲动:创办阿里云。而「NASA」的启动,则意味着马云正式将阿里云这张技术王牌从幕后推至台前。 如今的阿里云已打破美国垄断,杀入世界云计算前三。而阿里称自己为中国唯一一家大数据公司的底气,不仅来源于阿里云的提前布局,更来源于得天独厚的数据来源和优势。现在的阿里巴巴,不仅拥有超过4亿买家的购买行为、兴趣及支付数据,同时又有数千万卖家的经营、财务数据,同时还拥有娱乐、金融支付、物流、仓储等等不同的数据,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数据公司。 有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又有了被写入政府报告的人工智能。阿里云在去年还推出了人工智能ET,并在城市治理、交通调度、工业制造、健康医疗、司法等领域已经开始落地应用。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在2016年公布的杭州城市大脑计划,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 「如同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前20年技术革新,后30年应用革命。未来的30年,数据作为新能源,计算作为新技术,会先后引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的变革。」对阿里来说,技术变革或许也是其未来30年的历史。 3、力推全球化消费市场 当然马云的愿景绝不仅仅只是改变中国市场,作为最具国际视野的互联网大佬,马云所建立的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是一家国际化公司。 阿里云只是阿里巴巴技术出海的一个缩影,在俄罗斯、西班牙、巴西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AliExpress(全球速卖通)品牌正逐渐成为当地消费者最喜欢的电商平台品牌。今年4月10日,在成立7年之际,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迎来了自己的第1亿个海外买家。 与此同时,支付宝已开始全面支持“全球收全球付”,目前,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中国消费者可向海外商家支付,境外消费者也能向中国、甚至海外的商家付款,并且支持美元、欧元等18种货币的结算。物流方面,菜鸟的跨境电商物流合作伙伴达到50多家,物流能力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遍布全球的110个跨境仓库。 2015年1月马云在瑞士的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的概念,按照他的设想,阿里要通过创建eWTP,再服务1000万中小企业和20亿消费者,直播,让占比80%的小企业进入全球市场并让消费者受益。 eWTP无疑正在加速全球化的步伐,马云曾讲过一个形象的例子:如果一个菲律宾的芒果农民想把芒果卖到全球,他只能把芒果卖给批发商。但有了跨境电商,一个中国或者德国的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和手机下单。同理,对于非洲一个手工编织篮的工匠也是如此。 很显然马云的目标绝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国际化,而是希望将eWTP打造成一个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全球贸易的平台,改变当下大企业垄断和控制的格局。从而让中小企业能够走向全球贸易的前台,扮演全球贸易的主角。这对改变很多贫穷地区无疑将会有巨大的帮助。这会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未来最重要的使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