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京东发布了其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2017年一季度,京东的净收入为7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交易总额(GMV)达18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2.365亿,同比增长40%。经营现金流为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增长的业绩非常不错。 而比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亏损了多年的京东开始盈利了。 一季度,京东的经营利润为8.431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数字是亏损8.649亿元人民币;京东第一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为1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数字是亏损为2.957亿元人民币;京东201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55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8.673亿元人民币;2017年第一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亿元人民币。 如果我们不看同比,而是看一下2016年京东的年报,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京东2017年第一季度的盈利,竟然超过了2016年整整一年的盈利。京东的财报可谓是非常靓丽。 从多年亏损到盈利,京东是如何做到的呢?这种盈利是昙花一现还是否极泰来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 盘子做大,把毛利率提上去 京东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是高速发展的状态。虽然规模大了以后,增长不会像早期那样快,但是相比传统厂商,京东的规模已经具有优势了。 我们简单对比一下京东和苏宁。2009年的时候,京东的营收是29亿元,而苏宁的营收是583亿元,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个时候显然是苏宁有更强的上游议价能力。 但是,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到了2012年,京东的营收已经达到414亿,而苏宁同期是984亿。京东已经接近苏宁的一半。 2014年,京东营收1150亿,苏宁营收1089亿,京东开始反超苏宁,这意味着京东也有了与苏宁同级别的上游控制能力。 而到了2017年的一季度,京东营收762亿,苏宁则是373.77亿,京东的规模已经是苏宁的两倍了。 规模越大,对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越强,溢价能力越强,留给自己的毛利率就可以高一点。 随着京东规模的提升,京东的毛利率也一直在提升,2014年一季度,京东的毛利率还只有10%,到了2017年一季度,京东的毛利率已经达到了16%。 规模上去,毛利率上去,直播,利润自然就会增加,当利润提升超过成本提升,京东也就来到了盈利的拐点。 我们看一下京东的增长数据,营收增长、GMV的增长都是40%多一点,而活跃用户数的增长也是40%,开奖,这说明京东的增长是很健康的。京东给自己品质电商的定位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京东一方面保持自营的品质优势,一方面努力引入雅漾这种国际知名的官方旗舰店进入京东平台。 活跃用户的增长说明京东还是得到消费者认同的,营收增长是消费者认同带来的。当营收达到一定规模,盘子足够大,京东的上游议价能力足够强,毛利提上去,总体也就盈利了。京东这个季度的盈利是长期努力到了一个节点,而不是什么黑天鹅事件。 二、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只是规模提上去,毛利提上去。盈利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随着规模上去,管理成本也会上去,如果成本提升太快,再高的利润也会被吃掉。 而且京东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效率提升对于京东的财报是立竿见影的。 一季度,京东把履约费用率做到了7.7%,低于去年同期的8.3%,在营收增加的情况,履约成本没有上去,反而降低了,京东盈利的数字也就更好看了。 对商业企业来说,存货周转天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这个数字。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一季度,京东库存周转天数继续维持在37.1天,这个数字在行业内是领先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