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地挤地铁,迅速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脑袋要时刻保持清醒。曾经有一句著名的鸡汤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一定是一个还没成长的小孩子。 他只看到了路上的美丽风景,没看到拥挤的人群和因为不停歇而疲惫的身躯。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路上飘着,挤着,累着。甚至大部分人都只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才选择在外打拼。 不过总有在北漂路上已经打拼多年仍旧在这条路上的人,他们经历着疲惫不堪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当然不是被这路上的风景所吸引。 他们对抗着疲惫甚至在外人看来无比飘零的凄凉状态,毅然决然地在路上继续前进。 在路越来越难走的同时,“逃离北上广”这样的口号也不停鼓吹着大家不被都市的压力所胁迫,去一个超然的世界寻觅自我本心的时代里,他们仍旧选择走在路上。 也只有年轻人能有这样的体力和毅力在路上不停的奔波着,可以说每一个北漂的人都选择了去做这样一个年轻人。年轻的他们固守着内心的追求,不因疲惫和外人的不看好而放弃,即便身后有更加轻松的路可走,他们也绝不回头。 我更愿意把北漂的漂字理解为漂流的漂,而不是漂泊的漂。北漂的人更像是撑着小艇在激流中前进,而不是浮萍般零落漂泊。 他们不仅仅是在北京的地铁上漂流,他们更不愿意在任何时候停下来。他们选择在路上。 或许他们不满足于在一份已经安稳的工作中一成不变,顶着亲朋好友不理解自己的压力作出辞职或者创业的决定; 或许他们已经离开学校多年,却发现自己更想深造,于是在兼顾工作和维持家庭的压力下回到学校进修; 又或者他们不满足所在的城市,选择去另一个一无所有但是向往已久的城市从零开始。 稍微成熟的成年人在一边看着,便会在旁边丢下一句“真折腾。” 折腾,躁动,也是年轻人逃不开的标签。 若是折腾的人年纪尚小,旁人便会说他们少不更事,若是折腾的人已经到了安家立业的年纪,旁人便会说他们不务正业。就像是90后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一群被贴上负面评价的人群一样,在路上的年轻人所面对的除了疲惫,还有这些来自社会对他们所谓浮躁的评价。 今年才调到北京某部委的刘副处长就是这么折腾。已经40岁的他在西部的家乡城市,是一个实权部门的科长。 40岁是遴选副处级干部的最后关口,他在这个尴尬的年龄选择了考试,遴选到中央部委某冷门部门,副处,在他原来的城市,已经是一个重要干部了,但在北京,他是衙门里最小的那粒芝麻。 在他原来的城市,他有房有车,有权力,有朋友,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我已经不想升职了,就是为了孩子。” 这次看似降级的调任也是他熬夜看了近一年的书等到的,他还要跟很多年轻的干部竞争。 放弃了家乡的人脉,甚至卖掉了房子和车,带着妻子和初中的儿子来到北京从零开始,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在北京读书。 即便是这个理由,家里的不少人还是不认同刘科长的决定。“让孩子大学考到北京不就可以了,何必自己这么折腾。”特别是长辈们和同僚们,纷纷指责这个决定不够深思熟虑。 不可否认,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深思熟虑。 辞掉工作换下一个,也许并没有上一个那么完美;去了一无所有的城市从头再来也许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甚至有的人漂泊到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就如同没人能保证来到北京读书,曾经的刘科长,现在的刘副处长的孩子,将来是否可以取得巨大成就,来回报父亲的付出,但这些都不是衡量刘科长作出这一决定的标准。 未来充满了未知,安稳则意味着关闭一切可能性。 在家乡按部就班的刘科长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这是一条几乎可以看到终点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