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这批公司谋划租赁充电宝之前,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只不过他们做的是不可移动的充电站——在商场、车站的充电站最初采用投币的方式提供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免费经济冲击,他们取消了收费,将盈利点转移到了充电时往用户手机里安装流氓软件。 今年315晚会曝光此模式后,可移动的充电宝似乎更值得信赖,但它如何盈利呢? 使用充电宝要花1元钱,但是造一部充电宝的成本才数十元。就算加上充电、维护费用,一部充电宝一天被使用4次,不出10天就能回本。更何况还有些公司会收取100元押金,随着用户的增长,押金池的规模将数以亿计。 目前来看,主要的盈利指向有3种: 1,靠充电宝本身的租赁费用 要想靠1元钱的客单价走向盈利,公司必须形成规模优势。但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有效铺设上百万台设备的难度可想而知。 2,靠押金 共享单车持续不断地遭受“靠押金盈利”的质疑,但是对于城市生活来说,3公里出行是介于打车和步行之间的尴尬地带,因而让单车成为了比较实惠的选择。但是在共享充电宝这件事上,除了收取押金的,还有免押金的产品可选择,因此这种方式也值得存疑。 3,靠屏幕接广告 如果把机柜放在A餐厅,却打了B餐厅的广告,A餐厅还会接纳共享充电宝吗?元璟资本陈洪亮简单直接地做了回应,“共享充电宝如果本身不能赚钱,就说明这是一个伪需求。”虽然小场景中用户集中度更高,在用户触达和广告信息上都有很强的作用,但是量不大的时候去讲商业渠道的扩展和广告,也没有基础。 品途商业评论请教了一位实体商业经营者,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确实有需求,但是想在小场景(商家)下实现盈利很难。他目前正在想办法自己做一套产品,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 对于那些小型商户来说,老板自己准备几个充电宝,加上店里的插座,完全可以满足顾客的充电需求;大型连锁商户,必然是共享充电宝公司的必争之地,但是这些商家要考虑桌面的占用、自己的耗电成本等实际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分红,商家为什么要接纳共享充电宝呢? 为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吃个饭,还要扫码花钱充电的体验似乎并不美好。 在此情景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可能面临两条难走,但不得不走的道路: 1,付费入驻 这是抢时间的最有效方案,atv,第一家入驻后,后来者就很难进来。但是共享充电宝公司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2,免费充电 通过免费充电,切实提高餐厅顾客的消费体验。将铺设量提升后,在广告层面寻求盈利。 阿里最早做淘宝的时候没有想过支付宝业务会分拆,支付宝分拆那一天没想过还要去做理财……公司最终的走向,都是在探索中慢慢沉淀出来的。 现在还讨论租赁和共享毫无意义,随着陈欧携3亿元入局,行业已经到了枪上膛,弓开箭,雷挂弦,刀出鞘的时刻,共享充电宝的战争,速度上是闪电战,程度上是白刃战。 王思聪的赌局已开,骰子将很快落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