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智能可穿戴厂商Fitbit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公司的营收为2.99亿美元,同比下降40.86%;净亏损为0.34亿美元,同比暴跌240.41%;每股净亏损为0.15美元,同比下滑250%。 同时,公司还披露这一季度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300万件,同比下跌357%。 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里的老大,Fitbit本季度的表现确实不理想。 过去三个月,Fitbit的其他业务亮点 在今年第一季度,Fitbit发布了新产品Fitbit Alta HR TM。该产品是全球最小的可以持续测试心率的手坏,同时还可以定制外形的尺寸。该手环的续航能力提升了25%,可以持续使用7天左右。 在Fitbit的300万件手坏的出货量中,其中有36%的销售量来自用户的再次购买。在这些再次购买的用户中,有40%的用户在最近的90天内甚至更长时间内没有相关的购买记录。 同时,公司还发布了Sleep Stages来分析用户的浅度睡眠、深度睡眠和REM睡眠。另外还发布了Sleep Insights来帮助和指导用户改善睡眠。 此外,在Fitbit App应用中,还推出了一个社区模块。应用中有一个名为Feed的功能,可以帮助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并且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与朋友、家人和有相同想法的人建立联系的方式。 该功能自今年3月发布以来,开奖,已经有超过100万用户加入了Group群组,而且有多达520万的用户使用了Feed功能,另外还有3.45亿的用户使用了共享位置功能。 在第一季度的财报发布后,Fitbit联合创始人兼CEO James Park说道: 在Fitbit创立的十年时间里,公司累计卖出6300万件智能可穿戴设备,有超过5000万名注册用户,并且全球的零售店超过了5.5万家。 随着公司渠道库存清理工作的深入,会进一步的激发用户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潜在需求(北美市场的需求会高于财报中的数据)。反过来,这也会增加公司将于下半年建立更清爽渠道的信心。 尽管2017年仍然会经历持续的过渡,但公司已经在强力执行重组计划,并且公司将下一个增长点聚焦于可穿戴和健康相关的内容。 公司未来的定位是一家软件及数字医疗公司对于Fitbit来说,进入医疗健康这一垂直领域一直是公司所强调的。 在2016年CES大会上,James Park提到公司的一大愿景是希望Fitbit能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偶尔戴戴。这是因为Fitbit将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司未来的定位是一家软件及数字医疗公司,而2017年是公司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James Park就曾表示“佩戴Fitbit应该能够拯救你的生命”。他认为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时髦而已,在将来它可能成为一种医疗援助。 为了更好的构筑自己的健康大生态,Fitbit还学会了借力更多第三方公司。曾先后宣布与个性化营养服务公司Habit、自行车公司Peloton和VirZOOM合作。 去年第四季度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3390万件,同比增长16.9% 去年以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似乎进入了寒冬。整个智能可穿戴市场面临洗牌,一些鼻祖级的公司不是被收购就是退出了市场,另外一些大公司也相继宣布停止推出新品。 去年12月,Fitbit收购了智能手表制造商Pebble的知识产权及操作系统,但其产品业务会逐渐关停。去年5月,Jawbone称已全面停产 Up 系列健康追踪手环设备,并把其现有库存全部出售给了第三方经销商。 另外,三星、LG和摩托罗拉联合开发了运行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但三家还没有宣布将在今年推出新品。 今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不知道这一市场有没有回暖? 来自I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3390万件,同比增长16.9%。其中,全球前五大出货厂商为Fitbit、小米、Apple、Garmin、三星,市场份额分别为19.2%、15.2%、13.6%、6.2%、5.6%。 而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前五大出货厂商为Fitbit、Apple、小米、三星和Garmin,市场份额分别为29.5%、15.0%、9.7%、4.9%、3.5%。 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Fitbit依然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老大,但其市场份额明显被摊薄。而小米的表现尤为亮眼,第一季度同比增长96.2%。 同时,最近的数据也显示,各家的市场份额依然存在很大的变动,行业洗牌依然在继续。最终谁会成为行业的老大还待定。 医疗健康和文娱是未来方向? 智能可穿戴市场处于低迷期,可能与这些产品提供的功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相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