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还能想起3岁以前发生的事情吗?绝大多数的人的回答一定是NO,即便有少数人能回忆起来,那也是模模糊糊的片段。 0-3岁被称为“婴儿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幼儿学会了走路、说话,形成了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一段时期。 但是,为什么成年之后,atv,我们却忘记了儿时的这段记忆呢? 婴儿期记忆缺失 弗洛伊德最早(1910年)提出了婴儿期记忆缺失这一概念,指的是上文所说的这种成人普遍无法有意识地回忆童年早期与个人相关的事件(或自传体记忆)的现象。 这里必须声明一点:所谓婴儿期记忆缺失,并不是说婴幼儿没有记忆力(实际上2个月大的婴儿能记事24小时),而是说成人之后,我们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到3岁以前的记忆。 分析1:弗洛伊德的解释 弗洛伊德最早对此进行解释,他认为人们并非真的忘掉了这些事情,而是由于个体对性和攻击冲动的压抑,把早期的记忆存进了大脑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潜意识,因而将童年的记忆(尤其是3岁前的记忆)阻断在了成人的意识之外。 分析2:“未成熟的大脑”理论 有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还会继续发育,皮层还会再形成很多突触和髓鞘,海马区也会加入无数新的神经元,新神经元生成的减少会损害新记忆的形成。 然而海马区一旦有新的神经元生成,也会影响到现存的记忆,新神经元会重建海马区的回路,这些新建的回路就影响到了已有回路里的记忆。 通俗的来讲,就是婴儿时期脑子长得太快,以至于把记忆快速“抹去”了。 分析3: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人在三岁前并非没有记忆,只是因为幼儿在当时对信息做处理时,还不能将语言的声码、形码、意码输入到长期记忆中,因而在成年后不能用语言去检索记忆以回答问题。 分析4:自我和认知因素 3岁前,婴儿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很难组织自己的经历,也无法将事件编码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故难以记住这些事件。 既然不记得,那么这段记忆有用吗? 对一个人来说,3岁前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是感觉却是清晰的,当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这种感觉有可能被激活,甚至会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因此,虽然幼儿时期的记忆或许消失了,但是对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影响确实存在的。 1、塑造性格 既然3岁前的记忆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他们的记忆塑造性格,atv,建立对自己的积极、正面的印象。 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既保证自己的利益,又懂得与他人分享。 2、接纳自己 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经历过非常恐怖或者是害怕的事情,不要试图去掩盖(因为就算是掩盖也会存在于孩子的潜意识中),而是要教会孩子正视问题,面对现实,让孩子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关爱、支持,并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3、建立安全感 当3岁以前的孩子描述自己的记忆时,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分析这件事情(而不要觉得反正以后也会忘记,而忽视孩子的描述),让孩子从事情中找到积极的意义,并且感受到父母的重视与关爱。 父母满怀爱意的回应和倾听,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的安全感。 丢失的记忆能被唤醒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3岁前的婴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但是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婴儿不具备外显记忆,发生在该阶段的时间无法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因此无法被换回。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婴儿的早期记忆就像一些“快照”,这种感觉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靠近的方法,只要能找到正确的途径,就一定能唤醒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 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真的就能回忆起3岁前那段经历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