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4月28日凌晨披露的2017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该公司该财季营收为357.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AWS云服务营收36.61亿美元、同比增长43%。在亚马逊营收版图中,AWS云服务所占比重已经超过10%,但AWS营收增长率已从高峰时的81.5%下降到目前的43%。 微软同日披露的2017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微软该财季实现营收221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云计算部门营收为6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值得注意的是,微软云计算收入比重已经超过30%,特别是Azure营收同比增长93%,展现出比亚马逊AWS更强劲的市场活力。 在竞争态势更加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微软的智能云服务也展示出比其他外资云高出一筹增长态势。微软中国上月中旬举办“微软智能云与中国客户伙伴共赢三周年媒体沟通会”,微软亚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告诉懂懂,过去3年微软智能云Azure云计算规模已经扩展1倍,而未来的12个月,微软智能云Azure的云计算规模将再提升一倍——显然,经过三年的积累与沉淀,微软云在中国市场开始进入加速期。 微软亚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 相比之下,亚马逊尽管2013年就试图把自家云服务带入中国,但在中国市场上真正合法、合规落地实际上是在2016年9月。加上亚马逊AWS在2017年年初出现宕机事件,也让AWS在中国的发展再次蒙上阴影。 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云服务 也许当初亚马逊AWS、微软智能云Azure面向中国布局的时机、方式等,已经决定了他们今天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 中国云计算时代的开始,是以2009年9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的。在此之前,亚马逊AWS已于2006年3月在美国上线,IBM、谷歌、微软等随后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云服务。 但在进入中国这件事上,微软和IBM是最先行动起来的,其中微软智能云Azure最终成为第一个在中国落地的外资云服务。 在全球四大云计算巨头中,微软云服务是较晚商用的一家,却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一家,这体现了微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微软2011年10月启动“月饼计划”,积极推动Azure入华事宜,2012年11月1日与国内中立的IDC厂商世纪互联正式达成协议——微软将产品、技术交付给世纪互联,由世纪互联运营中国首个国际公有云平台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 微软启动“月饼计划”前后,正是中国媒体披露,“工信部酝酿对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和IDC(因特尔数据中心业务)重新审核发牌”的时候;而工信部2012年正式宣布重启IDC牌照审发以后,微软已迅速与世纪互联达成了合作。 此后不久,IBM“蓝云”也选择与微软同样的策略,通过与世纪互联合作,落地中国市场,但终是晚了半年多时间。 而亚马逊AWS是在微软与世纪互联达成合作以后才将入华事宜提上议事日程的,在2013年12月,与北京、宁夏政府和宽带资本旗下的云基地合作,以北京为前店、宁夏为后厂,由云基地在中国运营、管理亚马逊AWS。遗憾的是,由于不符合相关监管规定,亚马逊AWS在2016年5月收到主管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书》。此后不久,亚马逊在2016年8月1日又宣布与光环新网达成合作,基于光环新网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由光环新网提供并运营北京区域的亚马逊云技术及相关服务。 这就意味着,亚马逊AWS是在上线十年以后,才合法、合规地落地中国,此时,微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开奖,已成功在中国商用Azure以及Office 365等云服务两年了。 本土生态系统共赢模式 目前,世纪互联经由微软授权,在北京、上海运营着两个互为备份的Azure区域,确保安全可靠的日常运营和快速的灾难恢复。世纪互联经过微软培训和严格认证的全职技术人员也已经超过400名,他们负责Azure和Office 365在中国的日常运营工作。未来一年,微软智能云服务在中国市场上的资源投入将在此基础之上翻倍。 微软亚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在2017年4月举行的“微软智能云与中国客户伙伴共赢三周年媒体沟通会”上告诉懂懂,微软Azur过去三年在中国已经推出超过60项云服务,在中国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在中国的企业客户数量已经超过8万家;同时,Office在中国已服务超过120万个付费企业用户和超过2000万个教育行业用户。 除了更早合法、合规落地之外,得当的本土市场策略也是微软云服务在中国能够取得更好业绩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