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票务早已不是音乐节的主要收入来源。音乐节刚刚兴起的时候是免费的,开始售卖门票后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音乐节的制作费用在不断攀升,但是为了吸引消费者,音乐节的票价并没有显著增长,导致票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渐降低,仅为30%左右,目前一场音乐节绝大部分的收入其实都来自于广告赞助。 恒大音乐相关负责人曾算了一笔账,在恒大星光音乐节举办期间,消费者进场只需花费60元,atv,但是一场音乐节的成本为300万元左右,票房只是回收零头,其他主要靠几家大赞助商和地域性赞助商,恒大星光音乐节举办了30场,仅赞助费便达亿元,低价惠民的同时主办方也能盈利。 靠商家赞助始终是被动之举,并非长久之计。而且如果赞助方是一些和青年文化、街头文化不符合的牌子,那也会有损音乐节品牌的提升。所以,必须与时俱进地引入新技术,新理念。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有预见性的音乐节在做大胆的尝试。 2016年首次举办的MTA天漠音乐节就结合了音乐、科技和艺术三个元素(“MTA”缩写自Music, Technology and Art),现场配备有多媒体艺术表演、VR/AR体验、机器人等;随后,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的亚杰国际创业音乐节上演了音乐节和创投圈的跨界,创新工场、达晨创投、集结号资本、青山资本都参与其中。此外,国风动漫音乐节和酷狗萤火虫动漫电玩音乐节也获得不少人气。 另外,近几年兴起的音乐直播热潮对音乐节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比如直播版权分销给音乐节带来的收入。2015年,摩登天空推出了“正在现场”app,直播页面的点击量远远高于音乐节入场人数;张北音乐节的创始人李宏杰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直播应用“野马现场”,主推付费直播,且获得了汪峰的投资。而echo app在2016年也砸钱做了自己的回声音乐节,其app上付费看直播的用户量,单是主舞台频道就突破了百万人次的观看量,比卖票营收快得多。 当然,除了票务收入、广告赞助与直播版权的分销外,引入音乐节衍生品也是增加营收的捷径,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音乐节的主要消费人群多以年轻人为主,因此音乐节在引入衍生项目时,必须考虑到与目标受众的匹配度,才能让衍生品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