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原因是“利益冲突”,万存知强调,这8家平台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 第三个原因是“游戏规则的遵守”,万存知分析,8家平台对于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不太遵守,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的情况下,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的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进行使用,存在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看到这里懂懂笔记也就判断出,牌照落地恐尚需时日了。即便业界曾大力呼吁,是否可以“试错”,是否可以先放后收,有问题再一个个清理。对于类似的声音,万存知肯定也早有耳闻,而且直接做了回答。 “我们不能采取这个策略。”他强调在中国现阶段有很多人想搞征信,国家工商管理局提供的材料,在全国工商登记中带有征信字样的企业有50多万家,其中有三分之一多一点想办个人征信,其他想搞企业征信(想搞个人征信的就有20多万家企业)。“假如我都给他们发牌照,进来后有问题我再收拾,我要发20万张牌照,这最终可能成为笑话。不可能。” 的确如此,我们能看到的是2015年1月之后8家机构陆续获得“预备证”,但是等着排队的却是50家。当年,央行官网公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和拉卡拉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之后,无数企业等待入局,舆论也关注个人征信市场的全面放开,而今两年多过去,牌照落地或许真的遭遇困局。 征信背后的大问题 个人征信关乎数亿国民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与保护,央行不得不谨慎对待。其中,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征信机构对于客户信息的保护也是各方最为关心的焦点。 相关主管机构的担心是:不能放,放了容易出问题。 就以个人信息的“管和放”为例。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比较严重,84%的网民曾经遭受过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广告推销等。 此外,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从2016年4月开始打击侵犯网络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半年时间就查获了290亿条涉案个人信息。 在央行看来,未来征信机构应该是覆盖全社会的,涉及的层面也是多方面的。这里面,面临的问题、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第二个靴子总要落地,归根结底:个人征信牌照何时才能发放? 万存知的答案是,“这取决于央行基础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一些基础工作、研究要做透,措施要做稳妥,还要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协调,需要很大工作量,需要时间。” 在牌照最终落地前,以芝麻信用等为代表的民间征信机构,仍需要等待国家层面对征信体系的顶层设计。普通用户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因为“企标”毕竟要看“国标”的方向而行。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