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巧合,《中国可以说不》出版这一年(1996)恰好爆发了“台海危机”。 1995 年 6 月,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美,这遭到了大陆的谴责。 1996 年 3 月,大陆向台湾周围海面发射导弹。美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派出了两支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域。中美之间一触即发。所以,这本书当时还被海外很多人误认为是中国政府宣传的产物。
张小波,来自: jswenyi 不过,确实令张小波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书一经出版,迅速引起了媒体关注,开始走上了畅销之路。距离该书发售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内,他们接受了《亚洲周刊》、《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四大电视台、美国之音和 NHK 等众多媒体的采访,书也在不断地进行加印。而且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也转载了外媒对此书的报道,促进了其销量。“某种意义上它是出口转内销”,宋强说。而且,《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畅销也改变了宋强个人的命运。“我的人生从此以后就进入出版界了”,宋强说。 不过,宋强觉得,《中国可以说不》在西方有着那么大的影响是个“悲哀”。“西方对中国有猎奇的东西,它觉得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一定是政变或者国家内乱,或者是民族主义崛起,这一类东西对他们来说才有新闻消费价值,所以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好事情”,宋强对《好奇心日报》说道。 在国内,《中国可以说不》的畅销使得书中的一些口号成为了时髦用语,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比如“美国谁也领导不了,美国只能领导自己。日本谁也领导不了,atv,有时日本连自己都无法领导。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美国的完蛋只是时间上的事情!”、“不出十年,最多十五年,美国经济一定会出大问题”、“21世纪将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世纪”、“世界上的一切和平进步,无一不得惠于中国的功德”等等。 令人刺激的还不止是书里的口号,图书封面也很好传达了这一诉求。在象征中国的长城下方,是个有着自由女神头像、双手叉腰的美国大兵躯体,两者带有很强的冲突和符号特征。“从封面质量来说它是不合格的,但是恰恰因为中国读者的心态他比较浮躁,必须有一些标志性的文字和标志性的一些图谱才能引起注意,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个封面是成功的”,宋强对《好奇心日报》说道。
宋强,来自: baike 同时,《中国可以说不》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比如“《中国可以说不》是作者对世界政治的情感抉择,但感情不能代替政策。如果 21 世纪的大国动辄说不,时代的主题岂不是要从和平与发展退回到冷战与对峙?中国对世界大事的表态绝不能如此轻率而不负责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沈骥如在《中国不当“不”先生》一书中写道;《中国经济时报》发文称“中国国内正酝酿着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可能将中国导入歧途。历史证明,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是容易犯高估自己力量的错误的。”文章作者为该报副总编辑张剑荆,现在他是财新《中国改革》常务副总编辑;《南方周末》发表编辑鄢烈山的文章称《中国可以说不》“所论的是极其严肃的外交政治问题,而所取的是极其轻率的浮躁的态度“;著名作家王小波也写了一篇《百姓·洋人·官——评<中国可以说不>》批评此书。甚至影响到了官方不得不出面表态的地步,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就在回答中外记者时说:“《中国可以说不》并不代表政府的观点。” 不过,宋强觉得,说“不”其实是一个弱者的姿态或者是个新的挑战者姿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设了之前关系的不平等。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整个 1996 年中国是一个比较喧嚣的时代,好像是大家都觉得不管是各自的人生和事业都在上升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就比较在乎国家整个一个上升的态势和个人的关系,所以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些真实的反应”,宋强对《好奇心日报》说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