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微课核心团队 文|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导语 高手在民间。一位普通人在荔枝微课平台上开课,连续讲了7天的生活小窍门。 “怎样最快叠衣服”、“如何泡茶”、“家里怎样不出现蚊子“……让麦子没想到的是,这类课程“人气居然高过一些大V”。 2015年9月,麦子与连续创业的伙伴成立荔枝微课,将其定位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知识付费平台。 平台对内容不作过多干预(鉴定是否违规违法、信息不实等),而帮助课程推广、运营以提高用户互动率和复费率。此外,荔枝微课通过策划专题活动来产出PGC内容。 截止目前,荔枝微课及周边公众号累计有700万用户,入驻机构及个人讲师约为80万,每日新增课程约1万节,用户半年留存率在26%~30%。 本月,平台再获A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金沙江创投跟投。 微课界的“淘宝” 微信群里500人禁言,悄无声息。之后,老师开始讲课,在群里发课件。 对麦子和她的团队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自创业以来,团队一直围绕着微信生态做周边服务,运营公众号矩阵的社群时,经常有老师或达人在群里分享课程。 但直接通过微信群讲课的弊端很多:一个社群最多容纳500人,课程无法二次分发;如果人数超过500,老师只能借助转发语音机器人来扩散讲课内容。 然而即使有了机器人,群与群之间也是封闭的,没办法互动或跨社群交流。比如一位女性用户对瘦身、育儿、两性婚姻关系都有需求,她得加入不同社群,“订阅效率比较低”。 基于此,团队萌发了创建去中心化微课平台的想法。考虑到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平台首先搭载于微信公众号。
◆荔枝微课公众号界面 2015年9月,荔枝微课启动研发。在麦子看来,平台有点像早期的淘宝,所有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开课、听课。“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淘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有内容输出能力的则可以在平台开设直播间,建立课程进行销售。” 作为平台,荔枝微课不对内容作过多干预(鉴定是否违规违法、信息不实等)。只要用户有内容,就可以进入直播间分享。 而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研发大量音频并发、课程个性推荐等的技术解决方案。“音频卡顿、网页进不去等情况,很早就用技术解决了。” 得益于此前的社群资源,平台平均两天迭代一个版本,逐渐满足种子用户提出的需求,增加细节功能。 比如荔枝微课能够实现课件与语音同步,即老师讲课时提前把PPT放到素材库内,讲到哪里就播到哪张PPT;用户听课时也是一样。这一操作不需人工和电脑,直接在手机完成。 经过半年多的研发,去年6月,荔枝微课(公众号版)上线。小步快跑的过程中,平台更新了转播中心、自动分账系统等大大小小300多个功能。 此时,作为一支连续创业的团队,麦子和伙伴们都觉得这是门好生意。“很多课程可以二次销售,又没有库存。”像以前一样,他们甚至没想过要融资。 获A轮融资 6月底,平台刚上线不久,核心团队还充当着客服,包括麦子。一天晚上,她在后台看到一条留言,篇幅挺长。 留言来自安徽某县城一位下岗的语文老师。因为热爱国学,她在县城里举办亲子国学阅读活动。通过这种线下学习班,她一个月的收入不到3000元。 后来,这位老师把课程搬到荔枝微课。经过朋友圈一层一层的传播,连隔壁县城的人都加入了她的课程。在平台,她每个月又多挣3000元。 看完留言,麦子只觉得触动。头部用户固然重要,但很多普通人也需要这样一个分享知识平台。 同时,她和伙伴们也意识到,相比于以前的项目,微课平台是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可以做成国民型的产品。” 团队立即调整战略,于去年9月启动融资。三天之后,荔枝微课获得金沙江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