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在哈佛大学时期师从格罗皮乌斯的第一个项目,到我最近的作品,博物馆一直都是我的主题,不断地提醒着我,艺术、历史和建筑确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4 月 26 日,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迎来了他的 100 岁生日。 100 年前,他出生于广州,祖籍为苏州,是望族之后。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童年在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度过,这段经历被认为影响了他以后的建筑观念“人与自然共存”和“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等。 1935 年, 18 岁的贝聿铭前往美国念书。他先在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学,后转往麻省理工学院, 1940 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学位, 1946 年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随后开始了职业生涯。 在他长达七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贝聿铭曾于 1983 年获得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建造公共建筑和文教建筑 。其作品包括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等等。 在其生日之际,为了让你更好的了解他,我们挑选了 4 本书供你参考。
贝聿铭作品,巴黎卢浮宫,来自:维基百科 1. 要理解一个建筑师,首先还是得看他的作品——《贝聿铭全集》
来自: 当当 1983 年,普利兹克奖给贝聿铭的评语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这本全集可以说是这一评价的集中体现。他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的结合,以自己现代主义建筑的手法创作了众多世界知名的建筑,营造出丰富的公共空间。 这本书收集了贝聿铭长达 70 年间的建筑作品,从 1948 年美国纽约的圆形螺旋公寓,到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68—1978),再到法国巴黎大卢浮宫项目(一期:1983—1989,二期:1989—1993),最后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0—2008)等等。从中,你不但可以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了解贝聿铭建筑背后的故事和理念。
贝聿铭作品, 香港中环中银大厦,来自:维基百科 “我最感兴趣的,一直是公共项目,而我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卢浮宫关乎建筑,但更是对一个文明的表达。我总能从博物馆的建造中学到很多,如果不学,我就无法设计。从我在哈佛大学时期师从格罗皮乌斯的第一个项目,到我最近的作品,博物馆一直都是我的主题,不断地提醒着我,艺术、历史和建筑确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贝聿铭在序言里写道。 这本书的两位主编分别是菲利普·朱迪狄欧和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前者 1980–2002 年任法国艺术期刊《艺术知识》(Connaissance des Arts)总编。出版逾 50 本现代建筑学著作,j2直播,其中包括安藤忠雄、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迈耶等。后者是建筑历史学家,布朗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新学院,后加入贝聿铭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任沟通总监及事务所历史学家近 20 年。
贝聿铭作品,北京香山饭店,来自:维基百科 2. 看完了作品,我们可以听听贝聿铭自己怎么看自己和他的作品——《贝聿铭谈贝聿铭》
atv,这里有 4 本书可以了解他"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428/034140J26_0.jpeg" /> 来自:豆瓣 这是一本贝聿铭的访谈集。对话作者是贝聿铭的德国朋友波姆(Gero von Boehm)。波姆是个记者,也是个电影和电视的制片人,制作过包括贝聿铭在内的很多当代名人的纪录片。在他看来,贝聿铭的建筑反映了欧亚两大传统交融所产生的新的美学标准——永恒的石材和玻璃。 访谈集中,贝聿铭回忆了自己早年在中国的生活、家庭情况、美国的学生时代、工作后的建筑作品还有建筑美学等等。比如其中就谈到,音乐影响了贝聿铭的建筑: 波: 您喜欢将建筑与音乐相比,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您年轻时什么音乐对您影响最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