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新浪 UC 发布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新浪 UC 的 PC 客户端将于 2017 年 5 月 10 日下线,iOS 与 Android 端也将于同日下线,如此也变相宣布了这款拥有十几年历史的国内通讯软件生命周期结束。 公告中称,在 UC 客户端下线后,建议用户使用微博聊天或私信群功能代替 UC 服务。要不是这纸公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曾是仅次于 QQ、MSN 的第三大 IM 软件居然活到了今天。
这个 IM 产品在 2004 年被新浪以首期 1500 万美元,总计不超 3600 万美元的代价收购。根据易观国际 2006 年发布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截至 2005 年底,j2直播,腾讯 QQ、MSN、新浪 UC 在中国 IM 市场的份额分别为 77.80%、10.58%、3.23%。作为曾经 QQ 的有力挑战者,UC 最风光的时期却是在被新浪收购之前,在 2001 年,腾讯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开始对 QQ 每日可注册数量进行限制,并且逐渐关停了 QQ 免费注册,加之在实时语音通话和文件传输等功能上的优势,UC 用户得到了迅速增长,2003 年 11 月,UC 的注册用户达到了 8000 万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 30 万人。 不过在被新浪收购后,UC 开始被边缘化,慢慢变成了仅有新浪员工使用的内部通信软件。而同一时期,伴随着 QQ 空间、QQ 秀、视频、语音等一系列功能的加入,版本更迭速度更快的 QQ 成为了即时通讯领域的最终赢家,一同消失的还有网易泡泡、百度 Hi 和飞信,PC 大众 IM 软件的创业时代随之落幕。 事实上,新浪 UC 的更新在 2011 年就已经停了下来,当年中旬开始,新浪 UC 开始支持微博帐号绑定 UC 功能,用户可以用微博账号登陆 UC 通讯软件,对于非工作用户来说更多的成为了微博社交的延伸以及浏览微博软件,在与微博客户端的竞争中明显后劲不足。新浪当时还推出了一个名为新浪 SHOW(原新浪 UC 聊天室)的产品,提供交友、视频 KTV、股票财经、网络视频教学、视频游戏等服务,以图盘活新浪 UC。另外,新浪 UC 的即时聊天功能随后也被整合进了 PC 客户端的“微博桌面”。不过官网显示,微博桌面的上一次更新也早在 2015 年 2 月。
在新浪微博更名后,微博成为了新浪的主战场,在这里他们成功耗死了腾讯微博,随后又在短视频社交领域战胜了腾讯的微视。但在腾讯的核心产品 IM 上,新浪却无能为力。 在新浪 UC 最风光的时候,中国也就只有 9124 万 IM 活跃用户,而到了 2016 年底,QQ 与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 8.68 亿与 8.89 亿。在微信统治江湖之后,阅后即焚和视频社交成了即时通讯产品的新潮理念,Snapchat 在过去 5 年异军突起,成为 Facebook 的有力竞争对手,它的上市刺激了全球科技巨头和创业者。比如,Facebook 旗下以图片社交为主的 Instagram,对标 Snapchat,刚刚上线“阅后即焚”的 Instagram Stories 功能;Google 最新推出的全新通讯应用程序——Allo,也包含了“阅后即焚”、隐私通知等功能。在中国,“阅后即焚”类应用还没有火起来。来往、钉钉、微信等曾尝试过内置“阅后即焚”功能,手机 QQ 最近开通的“闪照”功能被认为是在对标 Instagram Stories,陌陌 7.0 也被认为是在有意模仿 Snapchat。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