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过去有报纸的美食专栏推荐,互联网时代,则涌现出了一批基于LBS的美食发现和分享服务平台。熟人推荐、平台推荐、用户点评,点评模式之后,预定、团购、外卖,从 PC 端到移动端,餐饮O2O以不同的形态不断发展。 经过洗牌之后,餐饮搜索领域沉淀下来的有以大众点评、口碑网、ENJOY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及大量区域性的微信美食公众号。 “美食公会”的创始人屠岸认为,这些平台依托餐厅源盈利,商业模式导致了它们的推介缺乏公信力。第三方公信力平台在中国是一个市场空白,因此“美食公会”成立,致力于为吃货们提供一个有公信力的餐厅评价体系 。 餐饮业是目前发展较为稳定的一个市场,在实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餐饮业仍然能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另据口碑数据,90后用户到店吃饭人数占比高达46%。屠岸表示,年轻人群于餐厅吃饭比率逐年提升,跟随餐饮消费升级的趋势,信息也要实现配套升级。 屠岸向36氪介绍,“美食公会”将以“米其林”的方式做升级版“大众点评”,让用户习惯借助评分体系作为选择餐厅的全新标准。平台对餐厅打分设置了较高的门槛,点评的人员是资深美食达人而不是所有消费者。但众口难调,标准如何制定也是一个关键。借鉴日本 Tabelog 和美国 Zagat,“美食公会”根据国内餐厅的综合情况作出了以下规则: 餐厅评价以五分为满分,分为菜品和氛围两大评分类目。菜品包含食材、烹饪、创意。氛围包含环境、服务、细节。食材是否新鲜,服务是否到位,餐厅是否有创意,atv,这些维度把抽象的“好吃”、“难吃”量化,客观地为消费者提供一目了然的综合评价。4.0分以上表示这是一家非常棒的餐厅,绝对顶级;3.5-4分也可以放心去吃,不会踩坑;3.0-3.5分表示一般的店,要考虑;3.0分以下存在问题。 在餐厅的选择上,屠岸表示,覆盖广度跟大众点评差不多,前期主要针对一些有名的网红店,比如营销公众号大力推荐一家餐厅,尤其是措辞特别夸张的,团队会马上去体验踩点,完成对餐厅和美食公众号的“监督评测”。目前“美食公会”的运营形态是一个客观食评发布的微信公众号,主要内容有三块:餐厅品测 + 公会日报 + 美食公众号推送的餐厅信息收录。
未来3个月内“美食公会”将进一步成为一个客观专业的餐厅精准搜索平台。核心作用有两点:用户通过查看各家餐厅的真实评分,即可知晓餐厅大致水准;用户根据餐厅评分、价位和附加条件,即可精准寻找所需餐厅。过去人们吃饭是吃“品牌”,“美食公会”的主张是吃“厨师”。平台更加关注的是厨师的动向,而不是大型餐厅品牌。 想要获得跟米其林一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信任是核心。屠岸表示,信任的基础是客观,atv,它的形成基于用户对平台产生共鸣,获得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很难,一旦建立就是极高的门槛。多位资深用户评分决定一家餐厅的水准参照,评分之后团队成员还会进行双重审查,设定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监督等。 盈利模式是客观评分类平台的一个大问题。屠岸表示,未来在不影响评分的前提下以品牌背书的概念接一些硬广,有明显标志,不写软文;在积累了用户流量之后会拓展一些定制型的服务,但任何盈利方式都不能影响评分,评分系统永远独立。 “美食公会”于2016年成立,团队共有十几人,base 杭州。公众号上线不到2个月,自然积累了3000多粉丝,月浏览量一两万。目前平台覆盖的城市为杭州和上海,现阶段的重点仍在于江浙沪一带。 36氪曾讨论了互联网时代米其林榜单被稀释的权威,红色指南的影响力在逐渐消退,新兴的榜单正在形成。其中有日本的tabelog、北美的Zagat、英国的Best50、法国La Liste,以及国内具有榜单参考价值的大众点评、Enjoy、企鹅吃喝指南等,还有在旅行美食领域,推出了“食美林”美食榜单的携程。在众多新兴的榜单之中,谁能成为新时代的美食指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