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分享时,会将用户当前状态作为截图,而用户点击进入时,可以直接进入相关页面。这样互动的效果是:在聊天对话的界面里,我们可以知道将要进入的应用环境以及即时的状态。一旦我们选择点击进入,马上可以在这样的状态和环境下完成这个分享节点的互动扩展。比如,画师们可以协同完成一个格漫的创作,闺蜜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件衣服如何搭配。 这是一个兼具创意和野心的动作。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为用户,我们可以在对话聊天这样一个统一的边界里,真正无缝的切换各种应用和分享。所有这些应用,无需下载,无需登录。对比之前的文字,语音及视频,我们可以用『应用程序』这种更高维度载体进行分享和协作。 试想一下,现在聊天界面中,官方提供的的红包,位置,转账功能已经让我们在不跳出聊天窗口的情况下完成基本生活场景。如果通过再加入穿搭,住店,订票,购物……那会怎样?而且,这些所有的分享,状态参数都可以是与时间和参与者相关的。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可以从分享时的断点状态切入,完成应用后,场景即时更新,马上可以二次分享。这,难道不比查查图书,公交车更让人激动,更让人期待吗? 从这样的表现层,我们再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小程序,它的可能与雄心: 1、每一个小程序不是孤立的,它们组合起来才能完成一个完整而巨大的生态。 这个比较好理解。2M的空间限制之下,单个的小程序不可能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平台型产品。交互上也会受到限制,但是,无数优秀而轻便的小程序的选择,会让用户体验到更高维度的交互可能。这是一条使用习惯的不归之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押注腾讯能,而阿里不能的原因,有用户,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有生态搭建的成功经验。这些才是小程序可能成功的基础。 2、每一个小程序都不是完整的,它应该能被切分成各种碎片,被用户自由运用。 小程序的每一个页面都可以被独立分享,但是这样被分享出去的二三级页面,微信的官方导航里,是没有返回此小程序首页的选择,这也就是说,在程序设计上,我们要考虑各个页面的功能独立性,用完即走的另一面是即插即用,是去除认知困难和使用门槛。 3、小程序可能会产生一种用户可以深度介入和加工的,高速传播的『元载体』。 由于微信拥有几乎完整的社交关系和基础交互场景,各种不同的交互方式不再被APP的围城隔离,每一种互动都可以在微信中找到最多的用户基数。所以,每一种互动和信息记录方式都可以成为『元载体』,通过聊天进行传播,变异和再加工。如果信息是病毒,那么传统APP的传播方式就是是血液传染,而小程序的传播会是空气传染。 4、小程序最好都是基于互动的,尤其是同步实时互动的。 这也许也是目前小程序还不能被分享到朋友圈进行异步交互的原因,除了控制过度营销,它可能也是一种微信团队的场景设定。 5、二维码只是目前不得已的入口,小程序需要的是真正的场景感知能力。 图像自动识别,地理定位和用户状态跟踪会让小程序的入口无处不在。 6、纯线上的小程序更是要抓住用户使用习惯,抓住他们的时间维度。让用户在心理场景上产生依赖,并在使用过程中尽快付出,尽早积累沉没成本。 7、长远来说,小程序是一个联接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的大门。
电话亭这个物件在科电影里的作用,就是一个未来小程序。 当我们听到响铃,拿起电话,我们立刻从物理世界切入电子世界,或者从虚拟世界切入现实世界。无所谓了,反正每一个世界我都可以实时感知和互动。进入任何场景后,我只要给你一个分享,你也能进入这个实时的场景,如我所见。 长远来说,无论VR, AR技术如何发展,它总是需要一个入口的,这个入口引导人们穿梭于不同的状态。所有的过程中,只需要一个动作,我们又可以回到对话的那个源点,继续那个可感知的时间线和现实关系。 回到文章开始的主题,我觉得,小程序真正的价值和机会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