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的愿景是打造“全球化社区”。F8 大会第一天,他就抛出人工智能和 VR/AR 的绣球,往着社区建构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而社区的前提则是连接(即全球化)。为了“连接” ,小扎从未放弃在无人机身上“打主意”,这回 Facebook 想把无人机带到灾区。 对灾区而言,自然灾害发生时,通讯往往受到影响,成为“信号孤岛”,无益于救援。Facebook 就想让无人机帮助灾区恢复通信。 他们弄了架小型无人直升机,大小与大众甲壳虫相当。这架直升机运用的 Tether-tenna 技术,j2直播,能在灾害造成蜂窝连接损坏或不可用时,接通现有光纤网络,悬停至离地面几百英尺,发射信号,atv,为周围人提供上网服务。
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初期开发阶段,接下来还任重道远。按照 Facebook 的预计,待完成该项目时,Tether-tenna 能实现立即部署,并一次性运行数月,现在还只能维持几天。 谈及 Facebook 的无人机项目,坠毁的 Aquila 可是明星。 作为 Facebook 全球网络计划的一部分,Aquila 无人机项目承载着覆盖 60 英里区域,帮助 16 亿人上网的重任,他们往往地处偏远,移动网络尚未能覆盖。
Aquila 翼展 138 英尺(约 42 米),略大于波音 737 尺寸,但重量仅有 880 - 1000 磅(约 400 - 450 千克)。
去年 6 月 Aquila 首航,飞行时间超出 Facebook 三倍预期,低空飞行约 96 分钟,Facebook 称其“试飞很成功”。 4 个月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介入调查才知悉, Aquila 坠毁了,且遭到“严重损害”,出事原因是" 结构失效(structural failure)",好在无人受伤。 作为其全球联网大业的重要部分,小扎并不想放弃啊。这回 F8 大会提到,将用于 Aquila 无人机的毫米波无线电技术测试再创纪录:远距 10 km 以上,将网络信号从平流层传至地面的微波天线,传输速度高达 36 Gbps ,能同时快速传送 4000 个超高清 (4K)电影,是去年最高速 20 Gbps 约两倍。 “这也是首次将该技术用于现实中的地对空传输,”Facebook 连接程序总监 Yael Maguire 写到,“该技术能为众多 Facebook 连接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它可作为地面回传网络,支持 OpenCellular 等接入方式,或提供备用光源解决方案,如激光通信云台和光检测器,以防云雾天气。” 但目前,该技术还仅在 4 英里远的 Cessna 飞机上进行了试验,Aquila 复出恐怕还得再等等。 另外,还有一项跟连接相关的“黑科技”有了新进展。 一项名为 Terragraph 的千兆无线上网技术,目前正在加州圣何塞测试,这也是该技术首次实地测试。 与前述的 Aquila 无人机和 Tether-tenna 无人直升机不同,Terragraph 主要针对人口稠密的城市。Facebook 想让城市处处无 Wifi 信号死角,甚至电线杆、交通灯等任意基础设施,都可能成为传输网络的“发射器”。 去年小范围测试时,Terragraph 已达 1Gbps网速,不输谷歌光纤宽带传输速度。但也由于采用高频谱,信号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又会拖慢网速。“目前进度还挺不错,”Facebook 方面称,但想要推广依然有很多工作待完成。此前有消息称,为解决高频带来的弊端,Facebook 正开发一种新的编码技术。 连接?连接 去年公布的全球联网大计里,无人机与通讯卫星是 Facebook “连接”的主力军。但偏就那么凑巧,小扎当年要发射的一颗用于非洲偏远地区人口上网的通信卫星,结果由于马斯克猎鹰 9 号发射失败爆炸,被拉来做垫背。 事故发生后,小扎在 Facebook 上表达了失望与愤怒之情。他曾强调,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据说价值两亿美元),而是会影响“全球联网业务”的进度。 的确,从这次 F8 大会传递出的信息来看,Facebook 在“连接”上并无太多大进展,最大的亮点是切入了灾区使用场景。 相比之前,Facebook 想“解救”印度人民而提供免费互联网服务的这种“打法”,灾区上网服务或许会更少“侵略性”、更“名正言顺”。至少在过当地政府那关时,可能更容易。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粗放式推进免费互联网总让人觉得“别有用心”。 相比之下,针对城市的无线千兆无线上网技术就少了些光环,或许它还没显示出重要性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