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很大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算法好刷个榜就行,为什么人机对话实现通用这么难?因为使用者其实不是看你这个技术好不好,而是在拿你跟另外一个人比,如果比不过人就是零价值。通用背后牵扯到的是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语义这两块可以很快做得很大,但是后面没有一个知识库,拥有最大知识库的是Google和百度这样的企业,搜索引擎其实拥有最大的知识库。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回答的时候简练一点,现在大家看刚才提到,一个企业可能只有几个人,产品都不一定成形就成独角兽了。是不是真的泡沫很严重,在泡沫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你投资这些企业的时候你到底看中什么?怎么选择一个AI企业去投资? 我们在座的VC界大佬阅人无数,他们选的时候为什么这么选? 简单说来,就是怎么选AI企业?标准是什么?同时各位给AI创业的人提一点小建议。 朱天宇:我一直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式来表述:我们在寻找一边赚钱一边赚数据的公司。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有些公司可能在赚钱,但是它依赖于过去的数据或者垄断性的数据,没有新鲜血液进来,没有形成新的智能,这样的公司没有前景。还有一些更多的公司,具备团队,找来很多数据,有很强的算法,但是没有赚钱的能力,换句话说其实还没有找到能够去解决某一行业问题的能力,不具备有人愿意为它买单的能力。这样的企业没有持续的造血能力支持它的话,它也不能持续地去形成更多的数据积累,在未来的竞争当中也没有自己的位置。但是这句话有它的时效性,这句话的时效性就是未来的三五年。 前半场你必须有一边赚钱一边赚数据的能力,换句话说你得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赚到钱,而且能够不断把新的数据带进来,这样的话在下半场才有机会跟所有人竞争。下半场数据积累已经被所有有行业解决方案能力的人瓜分了,那时候取胜的机会是基于大家已经有的数据,而且面对数据私有化的痛苦,在这之上再挖掘一层。这个也是刚才说的核心——伦理,智能还是来自于数据,一定要贴近场景去服务客户的需求,才能真正把所有的业务流程中的数据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你有解决需求的能力、赚钱的能力,所以这个数据不太容易被迁移走,不太容易被替代,你才能享有未来的数据占有的优势。这是一个关键点。 回到泡沫的问题,是有泡沫,但是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有泡沫。衡量的标准是如果你能一边赚钱一边赚数据,那就是一个值钱的公司。 纪顺友:我的观点是,希望看到公司COO、CTO具备找到业务切入点的能力,有商业模式,把已有的技术应用好,同时不要放下研发下一块技术。有些领域很多年前市场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例如超算。 我觉得人工智能领域还是以技术为本,但是技术有时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爆发,我举英伟达的案例,他们做GPU做到市场第一后一度没有找到下一个市场的爆点,当时他们推出了CUDA这个创新的理念,应用在超算领域,可是超算市场一直没有做大,他们都股价也低迷了好长时间,直到人工智能对GPU的浮点和平行运算能力有了需求,CUDA突然就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技术。可见一个好的技术总是会有派上用场的一天,问题只是一个初创公司能否活到那一天。因此,我很推崇所谓”COO养CTO”的思路,优秀的初创公司既需要坚持技术研发,同时又要有短期盈利的本领,这是我们寻找的投资对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