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有部分的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已逐渐成熟,已经从技术积累进入到了落地、推广和运营的阶段。以前可能有很多节目邀请这些公司,但因为技术不够成熟,看点还不够,所以最后没出场呢?毕竟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也透露过,《最强大脑》在邀请百度等公司的时候,都是要求要给各家公司的技术做过测试,再选择邀请哪家的。 这样的趋势,也可以从百度跟各家厂商密集的合作有关,从去年年末开始,百度就开始将自己的智能语音助手嵌入到各家硬件厂商中,包括小鱼在家、美的和海尔的冰箱和音箱,还有vivo和OPPO的手机。之前采访时,林元庆也说过,之前百度的人工智能一直处于积累阶段,进入2017年,重点将会是落地。今年会有几千台的人脸识别闸机在各大景区落地;智能语音识别助手也会陆续落地。 就连一直在人工智能上默默无闻的腾讯,也终于在今年憋了个大招,趁着自己家的围棋机器人“绝艺”赢了日本的比赛之后,atv,也好好PR了一番。能看出来,人工智能产品,尤其是语音识别产品,仿佛已经到了密集落地的阶段。 看看这些上节目的公司,你会发现他们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度秘、汪仔和小冰,他们大部分也是对话式机器人,说到底,他们直接面对的还是广大C端用户,除了可以通过搭载在硬件厂商上触达用户,也可以教育用户直接使用(比如使用语音搜索和在微信上跟小冰聊天),因此,加深在用户心目中的印象也很有必要。 不过坦白说,如果往极致的体验去谈,这些人工智能助手大部分用起来还是很像“人工智障”,正如吴恩达之前说,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与交互,如果要达到流畅,起码还要三五年。 那么说来,现在忙着宣传对话式机器人,真的已经到了拼营销而不是技术的阶段了吗,现在忙着宣传,究竟是太急了,还是未雨绸缪,先在用户中刷存在感再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