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发布“码战略”,计划把线下300万家门店通过二维码与口碑店铺接入移动互联网。 入驻商家申请就能拥有自己的口碑码,线下消费者可以扫码入店,在线预约、排队、点单、领优惠、支付等;线上消费者也能直接通过口碑平台找到门店,选择上门服务或提前预约。“二维码是线下门店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口碑CEO范驰说。 “线下入口”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微信小程序。前不久,微信小程序新增了6项功能抢夺线下流量,融入更多生活场景。线下商户更加直接地抵达消费者,提供和口碑码同样的预约、订座、结账等服务。然而,口碑方面却认为二者有很大区别。 口碑店铺是一个产品,集合了商家的多种线上服务,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用了再来”。张小龙在微信小程序刚发布时,反复强调小程序“用完即走”的属性——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出现,使用完毕后不再推送信息打扰用户。说明小程序的初衷并不是解决用户留存问题。 而这恰好是口碑码的意义所在,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在4月2日中国IT领袖峰会上,马云谈到:“五年之后纯电商将会越来越难,线下零售也很艰难,以后需要将线上线下物流相结合。要思考的不是怎么卖东西,而是应该怎么服务好客户。”根据口碑的资深总监陈盛给出的数据,商家线下流量是线上的20倍,口碑码的核心就是帮助商家盘活这些流量。 口碑店铺分为内容、营销和功能三大版块。内容主要用来帮商家展示门店基本信息,包括品牌故事、菜单、门店手艺人、用餐环境介绍;营销版块主要用来发布商家的优惠信息,比如优惠套餐、闲时促销;功能版块包括在线预约、在线下单、移动支付等功能。 这三大版块由商家自主经营,口碑只提供服务插件。涵盖的业务场景有扫码点菜、菜品营销、会员营销、排号、订座、互动游戏、签到、打赏,包括美味不用、订餐小秘书、二维火、米客互联、银盒子等300多款。 对商家而言,这些插件首先解决了效率问题。在线点餐保证消费者到店即可享用;商家也能根据订单,提前准备,缩短制作和上菜时间,提供云计算收银的银盒子统计,单桌用餐时间可缩短将近15分钟。扫码点餐还支持多人同时点餐,开奖,速度更快。 金鼎轩高级经理邱兵介绍,金鼎轩财富中心店在与支付宝口碑合作前,服务员需要16名。合作后,门店服务员减少了近一半,日服务餐台超过400台,翻台率约提升30%。 除了效率,口碑方面表示“最牛的还是背后的营销策略”。 口碑码实际上将用户的消费行为迁移到线上,原来不可识别的流量在每一次消费后都留下大量数据,帮助商家优化到店服务,有效促销、维护消费者关系。 以扫码点菜为例,顾客在口碑消费留下的标签可以让商家在客人扫码时识别出消费者的身份和喜好,基于此,调整菜单顺序,把既符合客人口味、又满足商家利润的菜品推荐到显眼的位置引导消费。而且,原本后台只能记录买单顾客数据,由于兼容多人点菜,饭桌上只要扫过口碑码的消费者都能被识别,成为商家的运营对象。 口碑合作商家紫燕百味鸡就通过集点卡圈定忠诚顾客,对他们进行更精准化的营销:在生日时推送专属优惠券、给新店周围的顾客推送体验券、记录忠诚顾客的口味等等。
在口碑官网,商家使用这些插件的资质要求全是“后续同意与口碑共享订单数据,回传相应数据”。可以看出,口碑运营流量的关键是数据。 光有数据还不够,现有的数据服务商很多,但基本上是不同环节相互割裂,导致店商经营效率不高。由于口碑第三方服务平台不少有阿里背景,这些流量数据得以彼此贯通。 提供云计算收银的银盒子在2014年获得阿里资本旗下杭州湖畔山南基金1300万人民币的投资;餐饮会员管理商雅座2015年获得C轮融资,领投的是蚂蚁金服;专注餐饮云收银系统的二维火也在去年拿到蚂蚁金服几亿人民币的投资。 范驰还透露,口碑与天猫、合一、高德、微博等兄弟公司签了《数据共享协议》,用户可用标签多达数千个。意味着只要用户使用过阿里系产品,扫口碑码进入口碑店铺的那一刻起,商家就掌握了他的画像。 “在线下做生意,一店两铺将成为标配,线下有实体店铺,线上有口碑店铺,一个二维码联通线上线下,直播,全方位的管理自己的客流。”这是范驰对口碑码战略的未来构想。但是对于阿里而言,目标不止于“线上做生意要有淘宝店,线下做生意要有口碑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