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里选择种什么,怎么种,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我们不想年年种树不见树,所以梭梭树是非常理想的植物。」来自 SEE 公益组织的庞宗平告诉我们说,除梭梭树外,再辅以白刺、柠条锦鸡儿等沙生灌木,以此恢复沙漠中原本的植被。 也是因为这样,SEE 选择和牧民们合作一起种梭梭树,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让牧民们获得一定的收入,在梭梭根部接种「沙漠人参」肉苁蓉之后,牧民们每亩土地可以增收 1000-1500 元,这会成为一种良性的刺激,说起这个过程,庞宗华对此很有感触:「一开始来找牧民们合作的时候,对方一看这阵势,还以为我们是搞传销的。」 如今,像胡开竟这样开始大规模种植梭梭树的牧民越来越多,在胡大叔家里,我们也能感觉到生活在慢慢变好起来,尽管这里仍然很干旱,但是成长起来的梭梭树林却有可能将这片荒漠慢慢恢复,这也是我们这些在手机上「种树」的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胡开竟和妻子在梭梭林 用手机在沙漠种十棵树 从胡大叔家里离开,我们随后要去的是蚂蚁森林和 SEE 公益组织的一号梭梭林,我原本以为种树的地方离胡大叔家不会很远。而事实上,当我们从大叔家里出发,在荒漠中又用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一号林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远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 虽然时间已经三月,但是长时间在路上都看不到任何「绿色」。最多的是路边的沙丘和生长的「白刺」,在晴朗的阳光照射下,吹动起来的风沙比想象中的要大。 在蚂蚁森林上种树这件事,,好比在游戏中打怪升级一样,乐趣性更多。加上挂靠公益,少了些许目的性,因此避免了用户的反感,蚂蚁森林这种依靠「偷菜」一样的养成形式,产生了用户粘性。 所以种树这件事情,从虚拟变成现实的公益行为被打通了,公益活动不再是「一回合」的事情,而是变成一个长期积累,需要每个人持续参与的活动,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人们开始关注这些曾经离我们很遥远陌生的地方,开始好奇自己种的树究竟怎么样。 在沙漠边缘大规模种植梭梭树 而随着蚂蚁森林的「虚拟树」选择和阿拉善 SEE 基金会合作,这个曾经不为人熟知的地方渐渐成了人们常常见到的名字。但在去往沙漠之前,我也有过疑问,在这里种树,真的有那么难吗?梭梭树对于这片土地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些问题,直到我到一号林的时候才有了答案。 这也是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已经种植的数不清的梭梭树苗就在其中迎风挺立着,看起来还很矮小。种树的过程非常简单,每挖好一个坑以后,把树苗放进去,然后埋好土,浇一大桶水,就算种好一棵树苗了,这其中重要的事是挖坑要深,浇水要足,在和其他人的配合下,我也用一下午时间种了十棵梭梭树,它们看起来瘦小不堪,但一棵棵树种下之后,五月份时这里会出现一片绿色。
正在生长的梭梭树 「碳账户」的未来
「碳账户」的概念存在已久。1992 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全球 155 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此为基础,1997 年,大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了该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开始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而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被统称为碳交易。这也是「碳账户」的来源。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没有完备的政策法规支撑,另一方面,对于「碳排放」等概念的宣传与解读也不甚普及,这导致我们在碳交易方面没有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先进。也因为如此,在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推行「碳税」「碳审计」等概念时,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而实际上,随着「碳账户」近几年在我们生活中出现越来越频繁,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明白,我们每天减少的碳排放,不但可以累积起来,转换成其他物体,而且还可以被用来进行交易。除了个人,政府也可以决定给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关于怎样减少碳排放,从而发起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件,大家都还处在摸索阶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