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容城县的白洋淀站。得知前一晚在雄县采访的同事,因为没有预料到酒店客满,而住到了洗浴中心。为了避免在容城县出现同样的状况,我们提前在网上预定好了酒店。 站前有很多出租车,因为距离酒店不远,我们上了一位面目慈善的大爷的电动三轮车奔赴酒店。 “大爷,到酒店多少钱?” “8块,实在吧?” 攀谈中得知,大爷姓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今年68岁,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4亩地。现在靠着4亩地上的收成和电瓶车拉活维生。“也没啥太高的要求,所以过得还算说得过去。” 从车站到酒店路程不长,朱大爷也不善言辞,他只问了我们一句:你们也是来看房的吗? 简单的午饭之后,我们又给朱大爷打了电话,约上他的三轮电瓶车在县城逛逛。 “带我们去看看房产中介吧。” “都关了,去年就不让卖了,今年二月就贴了封条。” “那也去看看吧。” 封条 我们走到了容城的街边,街边有几许摊贩,在售卖一些“小玩意”。 “那是什么?卖古董的吗?” “对,老百姓自发的市场,今天人不多。一般上午人多,下午就没人了。” 摆地摊的人在讨论新政 从2号开始,外地牌照的车辆陆续进入县城。但县城里的老百姓似乎并没有意外。 “你们来晚了,去年就不能交易了。” “虽然是昨天才知道的新闻,但这个在我们本地早就有传言了,去年夏天开始的吧,十一之后房子就不能过户了。” “肯定是好事儿啊,长远看是好事儿。” “最近这半年是不行,没有房地产开发,好多人就挣不到钱,手里没钱谁消费啊。最近这半年多是真被伤着了,整体都不行,谁也不敢动,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咋样。” “朱大爷,带我们去您的地里看看吧。远吗?” “不远,就在那边一拐弯就到。” 电瓶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了十分钟,我们来到一大片麦田中间。 对于朱大爷这样年纪的老人来说,土地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元素,不知道、甚至从未想过离开土地的生活应该是个什么样。 对他们而已,或许“新区”不过是电视上的一条新闻。虽然和自己相关,却也无所适从。 容城县的服装加工厂遍布县城各处。 从路边看,每条街道几乎都能看到,一栋三四层的楼房就是一家工厂。朱大爷又带我们来到他们村里人开的一家工厂。 这家工厂的老板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老板娘63岁,儿子在北京做公务员,家里就只有她和老伴儿在料理这家20多年的工厂。“我们主要做西装,现在是不行了,不赚钱了。特别是西装,你看你们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穿西装?” “那您有没有想过做点别的款式?” “没那个精力折腾了。就现在这个厂子,也就三十几个工人,都是住在附近的本地人。要不是养活着这些人,我早就不想干了,到岁数了。” 在问到新区怎么看时,老板娘非常高兴。“当然好了,这肯定是好事儿。不过能不能等到建成的那天还不一定呢。” “新区建好了,您这样的小工厂如果不能开了怎么办?”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