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喜马拉雅FM是国内最大音频分享平台,深受用户喜爱,截止目前用户数已经达到2亿。但你一定不知道喜马拉雅曾经因为技术团队经验不足停站20小时,曾经有一款产品因为决策失误,上线一周就被完全推翻。今天我们约访了喜马拉雅的CTO陆栋栋,一个能把重大过错敞开来谈的技术领导者。看他来分享创业路上的挫败和成长。 1既然一无所知,就从零开始创业 2007年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外企—东方海外,主要负责公司内部框架的开发,但是慢慢发现外企里面的坑都是填满的,个人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于是工作一年之后,我决定去做Java架构师,当时还去了阿里面试,但被阿里泼了一盆冷水,说我没有互联网经验,不能胜任架构师这个职位,然而也正是这盆冷水坚定了我要去做互联网的愿望。 2010年我离开了外企,我认为要想在一个方面快速成长,最佳的方式就是加入创业公司,从零到一的做事,在创业公司里成长也会更全面,能够经历一个公司从发展到壮大的全部过程,于是我下定决心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最终选择的是“那里世界”,也就是喜马拉雅的前身。 2对新鲜事物把握不准,那里世界创业失败 那里世界主要做主播秀场和社群,我主要负责服务端架构。很不幸,那里世界在2012年4月宣告失败。但失败了也并非一无所获,我们回过头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首先,在团队方面,当时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刚接触互联网,对于这一块新鲜事物的方向把握不够准确。 另外,做秀场这个产品,很多人喜欢做擦边球,比如美女秀场等,我们坚持不做。 再来,运营方面也出现了问题,之前跟上海一个企业合作,他们给我们导流,后续这个导流也断掉了,所以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那里世界失败。 失败之后,我们决定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开始做喜马拉雅FM,之所以做音频这个方向,是因为音乐当时做得非常火,但是我们认为除了音乐以外,还有很多东西是能听的,得有人做一个电台类的产品。当时恰好这个领域还没有人切入,我们就决定做这个事情,喜马拉雅FM一开始上线反映就很不错,毕竟是移动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但是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喜马拉雅也曾遭遇挫折和坎坷。 3停站20小时,从零到一的惨痛教训 人都会犯错,但如果能够换来成长就错的值得。在喜马拉雅发展过程中有两次印象深刻的挫败和过错。 第一次是挫败,发生在我们做服务治理,我们的专辑、声音、用户都服务化,当时我们已有大概两百万DAU用户,却因为服务化上线不顺利停站了20个小时。因为我们做服务化,数据跟服务是串在一起的,所以做了一些合并、拆分,但当时也没有很好的数据无缝迁移工具(后来开发了xmen,数据迁移平台),导致当时只能停站服务,在上线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时的状态非常不好。 这20个小时大家不停修正数字,去做各种服务。因为服务化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需要探索试错,服务化上线以后再没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做到灰度发布、灰度部署,再没遇到这种尴尬的问题,这是0到1的过程中遇到的一次很大的挫败。 4脱离用户的创新一文不值 另外一个是决策错误,也就是2016年上线的付费内容,最初我们设计了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把整个音频做了强保护,用户只能通过喜马拉雅听这个付费内容,只能下载到本地听,不能够在线听。不但不能在线听,在H5、微信、Web网站网页上都不能听,只能在手机上下载下来听。就是为了这个创新,更多的保护知识版权,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这个自认为很创新的产品,但用户并不买单,残酷地讲,从用户角度来看它什么都不是。 这个方案在上线一个星期就被整个推翻,第二个星期出了新方案,我们只保护这个音频的地址而不保护音频内容本身,这个地址只有购买这个人才会看到。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转变?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声音是有内录的,用户可以通过内录的方式直接把这个声音录制出来,而且音质跟之前一模一样,你根本没必要去保护这个音频内容,所以这个创新根本就是失败的。我们当时是知道有内录的,还是坚持做了最强的DRM保护方案,这个方案是一个决策失误。 5用户从1个到2亿背后的架构演进 现在喜马拉雅的用户已经从1个增加到2亿,架构也做过比较大的调整。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个的单体的服务,接着做了垂直的拆分,后面做了服务治理,现在做到多IDC。另外,我们的内部通讯协议从hessian到thrift,现在我们通过netty走私有协议。数据库我们一开始做得时候只考虑单库的分表,然后做好主从,现在做了垂直的拆分,也做了DAL整个数据访问层的开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