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时候嘴巴有点毒,说话很直接,不会藏着掖着,但又带点幽默,不会恼人。他觉得赞美是没有意义的,与其虚伪的赞美,不如戳一戳你。”欧阳说。 虽然苗炜自己觉得“挺不互联网的”,但同事们却觉得,苗师傅一定能做成事,“总有人会欣赏他这样的人”,同事小陆说。还有同事说:“创业并不容易,但苗师傅是个巧妙的人,总能用很轻盈的方式处理那些很困难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乏善可陈的时代 从做《三联生活周刊》到创办《新知》,再到创办刻画视频,苗炜一直都对智识生活怀有浓厚兴趣。一个同事说,美好生活和知识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朱伟初创《三联生活周刊》时,坐标就暗暗建立在苗炜身上。广告语“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也是苗炜想出来的。 据朱伟回忆,1996年《三联生活周刊》真正开始找到自己特色的封面故事,就是苗炜写洛杉矶奥运会的《奥运会:更快更富更残酷》。 《三联生活周刊》有个叫“生活圆桌”的知名栏目,1997年由苗炜正式负责。据朱伟说,刚开始比较缺写手,苗炜只好使用两个名字,一个人在一个圆桌上亮相两次。后来写手多了,但写得最多的始终是苗炜,“生活圆桌”也因此带有苗炜的浓厚气味。 致一切美好事物——这是苗炜给刻画视频提出的口号。和《三联生活周刊》有点相似,刻画也关注各种生活方式,比如美食、店铺、家居、艺术、旅行、运动等。 苗炜年轻时,对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很感兴趣,像拿破仑、丘吉尔等。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他意识到大时代总会有英雄人物出现,伟大人物的诞生有偶然中的必然性。 他渐渐发现,人在心智上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远比打仗要好玩得多。比如哥白尼在阁楼上看太阳、看星星看了十多年,提出了日心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的一个普通公寓里生活,头脑中却能产生无数奇思妙想。 “一个普通人想成为丘吉尔是不太可能的,但如果你对人与自然怀有好奇心,曾经发生在达尔文大脑中的想法,也可能会发生在你的脑子里,这个过程让人特别着迷。”因此,苗炜对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对那些有创造性的人常怀好奇心。 在《三联生活周刊》时,苗炜就做了很多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有意思的选题,比如采访字幕组、绘本作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苗炜觉得,总体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乏善可陈的时代,令人兴奋的东西并不太多。创办刻画视频,他希望可以提供一种生活资讯服务,让大家多认识一些有意思的人,了解一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比如一些文艺青年会去改建民宿,一些设计师则去开甜品店。反过来可以映照自己,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他说,创造会让人保持生活的灵感,可以对抗生活中的无聊和贫乏。 刻画视频上线时,苗炜写了篇《生机勃勃地活着》。他在文中说:“在摆弄文字多年之后,我试着用图像思维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寻找美好事物,聆听那些积极向上的愿望,在一些微小的创造中得到乐趣,并且希望通过‘刻画’传递出去。” 如果说刻画视频有什么价值观,苗炜觉得是“我们可以生活得更精致一点,更美一点”。 “刻画关注的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苗师傅挺能代表这个词的。”在同事小陆看来,这个词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智识、品味、尊严等都有要求,对社会有责任感,不能衣衫褴褛做中产阶级,但又绝不止于吃喝享乐。 和做《新知》时传播智识生活一样,苗炜希望借由刻画视频传达一些更深刻的、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做美食视频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教人做饭,而要借由美食去挖掘更丰富的社会关系。像是用蔬菜拍摄《三体》,就需要表现“渺小的命运在未知来临时的仓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