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食记》和一条们虽然没有办公室小野的个性,但他们也有papi酱无法相比的独立性。因为无论网友如何参与他们的内容输出过程,主导权依旧掌握在自媒体运营者手里。在专属内容领域内深耕的他们逐渐成为了某种调性的象征,市场和资本自然喜欢这样的细水长流。 乃至和自己相同类型的短视频创业者相比,被资本架上擂台的papi酱在扩张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低门槛、轻阅读、可复制性的产出思路。当这样的快速发展思路越来越追不上预期的效果,大杂烩的她回望过去,各条退路早已被细分殆尽: "快语速不是她的专利,前有《万合天宜》的万万没想到和老湿,后有讲悬疑的怪异君;汇总段子也可能算不上什么专长,前有《屌丝男士》压阵,后有《吐槽大会》压轴;至于情绪的输出?能让人们“热情盈眶”的力量依旧掌握在抛弃她的罗胖手上。" 世界上没有比前任过得比自己好,更扎心的事儿吧? papi酱可能会委屈,也可能不服,但是她就这样被同行们挤出了话题中心。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短视频自然会完成2.0的进步,在猎奇之上进行产品形态的升级。于是papi酱的死,也是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资本“杀死了”papi酱 观察所有曾经被誉为风口的行业,你会发现那些最终活下来的从来不是入场最早的。 早早入场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快速占领市场空白、有利于原始资源的积累,可以增加自己行业内的话语权,甚至还可以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暂时不到位,提前享受一波红利。 然而对于整个行业的大环境来说,提前入场者更大的意义在于扮演一个市场样本的角色。人们会寄予样本更多的关注,去观察他如何求生、如何发展、如何应对危机,从而得到来之不易的实践案例和反馈数据。在这样需求的推动下,成长会出现脱离自身基础之外的加速,这种非正常的高速运转也必然导致惨烈的车祸。 只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当行业发展到需要资本力量进行加速的阶段,他们往往会分两步逐渐被剔除出行业的最前线: 第一阶段,资本的表达还是善意的,同时还会让渡大部分资源和渠道,让提前入场者快速打开市场,吸引足够诱导互联网话题方向的关注度。然而这样的善意并不是无条件的,资本押注的是提前入场者身后的市场前景,而树立一个区的成功的标签显然是对创业者最好的增强信心方式。 第二阶段,提前入场者虽然已经有了成品,但这也是一份不被正常行业允许存在的“畸形产品”。在失去了提振市场信心所需要的标杆作用后,逐利的资本自然会放弃这个被环境无限放大的产品,去选择更有平稳发展潜力的产品形态。而此时因为积累巨大量级,而错误判断发展趋势的提前入场者,只能在被“打回原型”的落差下强求续命。 这是papi酱的故事,也几乎是所有提前入场者的故事。达尔文主义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行业从萌芽到繁荣再到稳定,越早入场的先行者越有几率成为后来者的生存样本,更何况这个与个人绑定很深的符号,陷入了“光环效应”的困境——papi酱只是在用突出的特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四周的一切都会被忽视。 于是最近papi酱似乎虽然很忙,虽然跨了很多圈,j2直播,但没有拯救跑鞋、没有拯救面膜,也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出来。 “被杀死”的不只是papi酱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但互联网人永远不能喝下这碗鸡汤: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始终在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创业者再也没有办法把创业失败的锅甩给命运多舛或者环境多变,那些被“杀死”的创业者其实在创业之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然而杀死papi酱的办公室小野们也有自己的问题,那些帮助她完成反超的原创性、品牌性和封闭性,也给她设置了高创作门槛和高受众期待,这些都会成为发展到后期的局限,最终小野们也可能“杀死”自己——创业本来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凶手,每个人都有行凶的理由。 我们死磕凶手们的行凶理由,并不是想看衰某个创业者或者某种行业,而是将行业中存在的那些不合理的现象以最直观的方式传播给大多数人,让后来者不至于再次经历黑暗中的摸索,让后来的道理少些磕磕绊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