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攻壳机动队》,总是容易陷入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当然这很大程度要归功(或者归罪)押井守,他的哲学倾向太明显了。 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讨论有个缺憾:很容易沉浸于宏大和深刻,而忽略细节。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赛博朋克作品,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未来世界。所有这些宏大问题固然大多是古已有之,但是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的缓和、应对甚至解决方案,却无一不依赖于这些技术本身。特别是,攻壳的漫画作者士郎正宗就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控,将很多技术细节用附注的方式一丝不苟地画在了漫画里面。脱离这个世界和故事的核心成分,其他的内容其实是无从谈起的。 因此,趁《攻壳机动队》真人版将于4月7日上映之际,我们来换个路线从头说起,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攻壳机动队》中那些重要的技术: ——它们现实中存在么? ——如果不存在那可以实现么? ——它们的出现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凯文·凯利有一本书叫做《技术想要什么》。显然技术这个整体并没有自主意识,不会像人一样有主观的欲望;然而技术有自己的运行逻辑、规律和趋势,以这个角度而言,它的演变又确实会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视角”。特别是,随着它的运行, 我们的生活、文化与世界会遭遇什么样的影响呢?攻壳所描述的固然是一个未来场景,然而未来并不意味着虚假;未来是一个独立于我们而真实存在的现实。
GHOST IN THE SHELL 的部分作品。图片来源:真人版,Innocence,GIG,1995年版 许多可能的宇宙 谈论攻壳有一大好处:你其实不用管前作的剧情是什么。反正之前所有系列的剧情都不怎么在乎相互一致,只有赛博朋克始终是赛博朋克。押井守的1995年和2004年两部剧场版是一个连续的故事;2002年和2004年的两部电视版加上2006年的另一剧场版SSS描述的是一个相似但不同的另一个世界;2013年的Arise虽然自称是前传但是故事明显和TV版有矛盾;所有这些和原著漫画故事的版本又没有一个完全贴合的。至于这一次真人版电影,干脆是重新写了一个主角的起源故事,虽然有许多致敬历代各作的片段,但故事本身还是和以前的都不一样,相当于系列重启。 这就好办了,根本不用补前作也能看懂了呗。(老实说,j2直播,个人觉得本作剧情比前作还好懂……) 但是这可能还不仅仅是因为导演编剧们的任性。别的作品遇到这种矛盾的时候一般就拿出平行世界来解释,一时兴起还会来几个不同世界穿越什么的。不过在我看来,攻壳有所不同。原作漫画首发于1989年,把时间设定在2029年——四十年后的未来;这些故事的剧情虽不同,背景面貌和主题却都一致,没有奇怪的穿越,更何况这些未来技术很多都是理论上可行的。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不是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而是可能宇宙(Plausible Universe);它们都是我们的可能未来,不过实现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那么,我们现在的技术,会以怎样的方式变成攻壳里的那个世界呢? 热光学迷彩:大隐隐于热 在1995年剧场版动画的开场部分,作为主角的少佐(草薙素子)从摩天大楼的楼顶,冷静、华丽、带有一丝愉悦地纵身而下,击杀目标后用隐身技术遁走。真人电影版也致敬了这个招牌的开场,这也是漫画的第一个故事。
图片来源:(左)1995年剧场版,(右)2017真人版 这种隐身技术在故事中称为热光学迷彩,它效果看起来很像哈利波特的隐形衣,能够让人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完成360度全方位的隐形。 所以现实中呢? 广泛出现在军事领域里的“隐形”技术都是减少雷达回波,甚至都不是真的无法检测,更别提可见光的隐形了。可见光的隐形技术虽然没有广泛应用,但是脑洞大开的方案倒是不少;比如所谓的“主动迷彩”,就是在正面装可穿戴显示屏,背面装摄像头,摄像头监控背面的场景,实时显示在正面。 但是少佐的技术需求给主动迷彩之类的方案带来了严重问题。显示屏上同一个像素点,在不同位置的人看来,对应的是背景的不同位置——所以也应该显示不同的图案!到底应该显示哪一种呢?结果就是,无论如何分配,实际上只能满足一个视角的隐身需要。这对于复杂环境城市作战,是不可接受的。 要在可见光范围波段实现360度隐形的原理只有一个思路:让光线绕着物体表面走。目前最接近这样的技术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负折射率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如它的名字所言,折射率是负值。
负折射率材料的原理 图片来源:rp-photonics.com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