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投资方的中金甲子董事长梁国忠给出了他的解释,他说,相比于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科技1.0阶段,金融科技2.0阶段表现出极强的“技术驱动”的特征,在它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赋能。他认为,金融科技2.0将是金融与科技的化学反应,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而智融集团正是金融科技2.0的代表。 何以代表金融科技2.0?在智融集团C轮融资发布会上,自主研发的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I.C.E.风控引擎”正式亮相。I.C.E.是人工智能基本逻辑Identify(识别)、Calculate(计算)、Evaluate(评估)的缩写,分别对应了“柯南特征工程”、“Anubis大数据计算框架”、“D-AI机器学习模型”三个智能风控组成部分。 讲到纯技术,对于我这样一个文科生是很头疼的事,对于普通读者应该也是一头雾水,我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 金融行业最核心的是什么?风险控制。无论是投资还是贷款,只有控制好了风险,才能赚钱。风险太高,一旦赢了回报固然很大,但是一旦输了就连底裤都没有了;风险太低,收益率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岂不是白忙活?所以,如何能够在风险的高与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别输掉底裤又得保证收益最大化。这就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投资如此,对于金融机构给机构或者个人放贷款也是如此。这就是金融行业的最核心问题。 说的这么好,人工智能到底是如何做风险控制的呢? 以信贷为例,传统的金融机构是无法服务大部分客户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目前服务水平无法对所服务的对象进行精确的风险识别。比如信用卡业务,中国有大概2到3亿人口,按理说银行是可以给他们发放信用卡的。但是,atv,他们申请不到信用卡,因为银行的人一看申请人资料,就一个厨师、一个滴滴司机或者普通员工,银行没法判断他的信用如何,只能放弃这部分用户。所以,仅中信银行就有大概80%的信用卡申请是被驳回的。但是,这80%的人,真的没有信用吗?真的没有金融需求吗?当然不是,只是现在的传统手段无法判定和识别他们的信用而已。 所以,智融的人工智能“I.C.E风控引擎”就有了用武之地。人工智能通过海量的、细密度的数据,去做相应的特征挖掘,有效地“刻画”一个人,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预测未来。 截止目前,I.C.E.已经拥有超过1200个以上维度的有效特征、上百个机器学习模型及完成每周40次的模型迭代,每天处理亿万级的数据,可实现平均8秒的审核速度。其通过率是同行业两倍,同时逾期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 1200个维度的有效特征是什么意思?简单讲,我们判断一个用户够不够信用,一般也就是看看他的性别、年龄、薪资水平、固定资产、学历、供职公司等等,能说出来几十个维度了不得了,但是,人工智能能够细分出1200个,不可思议吧。 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无论是在精准度还是效率上,人工智能都要比人工高不知道哪里去了。 说了这么多,也只是点到了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的九牛一毛而已,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开。单就智融集团正在做的事情,也只能挂一漏万。比如,他们的“用钱宝”产品,一个手机APP,就可以提供“千人千面”的功能,提供不同的额度和分期,让每一个用户触手可及,绝对是一款颠覆性产品。再比如,通过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搭建的信贷过程管理平台“慧诚帮帮”,独立提供信贷过程中的全流程服务,大大提升了信贷效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智融集团的人工智能“I.C.E风控系统”不仅仅用于自家的产品,同时,还对外开放,实现技术输出,最终实现“让每个人享受智慧的金融”的愿景。 焦可说,“金融科技的路刚刚开始,我们看到的路还很长,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的技术,用大数据用人工智能作为燃料,让我们的这辆智融集团的车,像特斯拉一样在路上驰骋。” 套句俗话: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王长胜,《中国企业家》、《彭博商业周刊》前科技主笔 我的文章还将发布到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网易、知乎、新浪、腾讯、虎嗅、36氪等数十家网站 微信公众号“王长胜”ID:wangchangsheng110 以及“科技观察”ID:kejiguancha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