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望路地区,一位名叫蔡云龙的饿了么外卖小哥正在送餐。为了不让在饿了么60度恒温箱中的汤类菜品洒出来,他尽量避开颠簸路段骑行。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他就把恒温箱中的外卖,分别送到了附近整形医院、理发店、旅馆和高楼大厦的用户手中。 ▲蔡云龙一个中午就送出了13个订单 蔡云龙33岁,j2直播,于去年加入饿了么,成为了一名外卖小哥。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送餐任务,他早已把自己送餐范围内的所有楼宇位置都背了下来。哪座大楼允许乘电梯、哪座大楼只能在门口等,他都烂熟于心。 ▲高亚飞小心翼翼地把外卖放到餐箱中 许多外卖小哥和蔡云龙一样,有着自己的送餐攻略,同样在大望路地区服务的饿了么外卖小哥高亚飞说,他在送餐时发现了某办公楼地下的一条隧道,走这条隧道送餐,就能避开拥堵的交通和行人。 郭子阳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送餐心得,他说,如果好几个订单被智能派送到同一座大楼,他能够迅速测算出应该先送哪一层的用户,同时根据电梯所在位置迅速做出是爬楼还是坐电梯的判断。“我很享受有挑战性的工作。”郭子阳说,“虽然工作有时比较辛苦,但每次看到用户拿到外卖时开心的样子,自己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其实,这已经不是饿了么外卖小哥第一次登上《华尔街日报》了,在2015年平安夜当天,两名普通的饿了么外卖小哥的照片登上了《华尔街日报》头版。
▲2015年平安夜,饿了么外卖小哥照片登上《华尔街日报》头版 照片里两位身着红色圣诞老人服装的送餐员表情憨憨的,骑着的蓝色饿了么外卖电动车格外显眼。这张标题为《在北京,圣诞老人当上送餐员,可惜不是坐雪橇》(In Beijing , Santa Delivers—Though Not by Slelgh)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风传一时。 ▲本次《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被多家外媒转载 如今,随着外卖O2O市场的快速发展,外媒的目光已由单纯的好奇转为关注业务本身,本次《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被多家外媒转载,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的“蓝色骑士”:)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