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咪蒙的段位 5W月薪助理再一次点燃朋友圈的时候,并没有意外。在2016年,咪蒙一共触发了8次这样的现象级热潮。 但很多人不喜欢她。 但开发商应该很想拥有一个咪蒙这样的营销总 懂设计,毕竟“销售流的泪都是产品设计时脑子进的水” 懂品牌,单盘老带新比例最大可达98%的时代,粉丝的簇拥已经是颠覆性的重要。 懂营销,擅长包装制造话题引爆热点。 懂资本,变现能力超高,零库存完美现金流。 一个成熟期的项目,面对一个信息路径高度碎片化以至麻木的市场。仍然可以一次一次又触发G点持续高潮。 而最重要的是,每一次热度都能带来货真价实的增长,和品牌资产的持续沉淀。 不光博眼球并且可以高位转化成现金价值。营销端的人会理解,二者同时抵达,在技术上实现有多么艰难。 这不是一般的本事。 这个技能和文字、三观并没有太大关联,这是咪蒙和很多以写字为生的人,本质上的不同。 这个技能,才是她一条广告卖68万的关键,好像听说也到80万了。 文字本身,不是最核心。 公众号的咪蒙不是作者咪蒙,而是商人咪蒙。 那一篇一篇沸腾的爆款文,是她制造出的产品。产品,是不需要展示主人的灵魂的。产品的底层标的是,关注消费者的灵魂。 商人都明白尊重市场用户至上,但能在整个过程中利落的舍弃个人意志,仍然是,很难的。 “我想要的产品”,和“市场想要的产品”,乔布斯型那样的天才可以二者兼得,普通人通常面临挣扎取舍。 走心或是走金,动机越单纯,越容易到达。 绝大多数的公众号都想要,很多流量。 800万粉丝的咪蒙,哦,不对,现在已经1000万了,至今每个文章标题都要在粉丝群里投票,才确定。 这容易被看成是一个挺没有立场的事儿, 功利心十足。 但咪蒙太清楚,标题就是产品到消费者最后那1秒钟的距离。 这类行为几十年来所有消费品牌都在持续、大量的做。宝洁更精分,给目标客群带上眼镜,可以记录眼睛在货架上同类商品上停留的精确到0.1秒的时间刻度,以此作为产品外包装设计的重要指针。 房地产营销太需要这样的1秒钟的距离,而过去的这只不过是一个轻量的市调行为。 而多数文人,总不大能把身段放这么软。或者,想要低头,但找不到合适的姿势。上下不贴的茫然,半空中扭捏。忘记自己,沉没自己,扑心扑命向读者投诚。 这和当下的营销人都很类似 咪蒙做到了彻彻底底 不是“我要”,而是“我想让你要”,我为你而生。我在乎你。 这不是文字功底,这是文案工夫。 而咪蒙不止尊重商业逻辑,她还有惊人的洞察力,洞察人心,小剂量掌控人性。 这些都是当下营销人很稀缺的技能 这个能力在商业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拥有超高的普适价值,她只是选择了文字,这个对她而言优势明显的工具,而已。 她是营销天才。 广被诟病的“价值观误导”我不太理解。咪蒙产品的目标客群是理论上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被一个公众号所误导的价值观,那代表他根本没有价值观。 你怎么能指望在一家快餐店吃出米其林的严谨。就像不能指望一个冰箱拥有烤箱的功能。 咪蒙尽的是一份高糖零食的本分,有人当正餐吃出三高,你说是零食的罪过? 时势造咪蒙,有道理,不全对 咪蒙公众号是2015年年底开的。 她入场的时候,早已错过公众号流量红利期。毒鸡汤在微博时代就已见怪不怪。她推开波澜创,造出自己的时间窗口。 此时的罗辑思维正卡在一个更高的位置, 蓬勃,挣扎。远没有今天阔达。 当他们在市场数据上达到相同量级。咪蒙用了一年,罗胖团队用了3年。我是罗粉。我不看公众号咪蒙。我不会拿粤菜和串串来比较优劣。 但从生意逻辑上,他们是有可比性的。 罗辑思维对内容的标准是:要让消费者能拿出去吹牛逼。咪蒙的标准是:要让女人觉得自己可以很牛逼。 这些都是超棒的产品定位。 在表达上,罗辑思维用脑子,崇尚理性和常识,冷静克制。咪蒙则善用情绪,汁液淋漓,不CARE讲道理。 在精英意识里面,情绪是偏廉价的,不可量化的,不可靠的。智识则因获取成本更高,而显得更高级。 所以虽然二者都通过“内容”获得了等价成功,而大众,对罗辑思维的评价显然正面和宽容的多。 有趣的是,罗辑思维曾经很想投咪蒙,咪蒙不要。 罗胖们实在符合我理想中的商人形象:爱是爱,钱是钱。特别拎的清。钱,是不应该与趋势作对的。 商人咪蒙有更大的野心。她公众号的现金流堪称完美。她并不需要更多“纯粹的”钱。 她需要的是和华谊这样量级的传媒集团合作,打通这个生态里的优质资源,去完成她的影视梦想。 恩,咪蒙也有梦想的。 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咪蒙可能更适合做你的营销总 理想主义者咪蒙 多年前,我看到彭浩翔推荐,买了咪蒙的书《圣人请卸妆》, 里面呈现的文字功底和精妙的幽默感十分动人。 毕竟中国多的只是段子手。稀缺的是搞笑中有叙事能量的作者。 全书都是“风吹哪页看哪页”的松弛感。 我仰视读过很多书又能以肤浅的方式输出的人。 那个时候的咪蒙的微博只有几万粉丝。 那个咪蒙,是自然人咪蒙。血肉清晰。 理想主义者的定义是基于一个已知的结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