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atv直播,AI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噱头十足的概念,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除了希望的憧憬,还有令人不安的焦虑。 焦虑者之中,有人担心AI会如科幻电影中的桥段那样统治人类,也有人则担心自己的饭碗被AI所打破。与芸芸众生相比,AI带给商业层面的焦虑更加汹涌,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在讨论AI时,大家面前的选项从来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How To Be? 最近一年来,在企业级SaaS行业,已有数十家厂商明确提出了“AI+SaaS”。这是一个前沿科技颠覆商业模式的时代,技术迭代速度之迅疾,威力之巨大,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一、“AI+SaaS”,效率工具的被替代恐慌 如果仔细查阅过近两年来关于SaaS行业的各种研究报告,你会发现,无论是国外的Gartner,还是国内的易观、艾瑞,人工智能都被当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了SaaS行业的研报中。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AI作为一种技术要素,已经开始了与企业级SaaS相互融合的进程,而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则源自用户对“更高效的企业级应用”的强烈诉求。 事实亦是如此,无论SaaS公司搬出多少概念,玩出多少新花样,企业级SaaS效率工具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即提升企业用户销售及管理效率的使命始终不会改变。 不知是否有人跟二爷产生过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将计算器、提醒事项、语音备忘录等应用拖进一个文件夹,iPhone会把它们命名为“效率”?开始时迷惑,后来逐渐想通了,上述应用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更高效的解决实际的问题。 所谓“高效”,也就是在成本恒定的条件下,让我们能花更少的时间解决同样多的问题,或是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解决更多的问题。那么,从效率的角度来看,AI+SaaS会带来什么?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由于需要雇佣劳动力而产生的人力成本往往是最大的一笔开支。随着中国市场人口红利的消失殆尽,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人会越来越贵。 千禧年之初,“电算化”是当时的新趋势,中国企业掀起了第一波信息化浪潮,即是让计算机去优化生产(管理)结构。再到近10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逐渐从独立部署走向云端,SaaS模式带来第二波企业信息化浪潮,其最大意义是大幅降低了软件系统自身的成本,继续拉大了系统成本与人力成本之间的剪刀差。 随着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商用领域,如果说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带给企业的是人力成本的“优化”,那么AI带来的则是对人力的“替代”。显而易见,当AI代替人力,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支出将呈指数级下降。 与此同时,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I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同等当量问题的速度比人更快。伴随算法的不断成熟,AI的运算速度会越来越快,能够应付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这对企业用户来说,带来的是时间成本的降低。 当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具备双降的可能性,出于对最优效率结构的追求,企业将会重新审视获取服务的提供商,他们中有传统的ISV,有SaaS公司,也有正在路上的AI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提供“替代”服务的AI公司未来的胜算会大一些。 所以,SaaS公司提出“AI+SaaS”,迫切的想赶在AI公司到来之前抢占人工智能的坑位,否则他们当初抢了ISV饭碗的那一幕,可能就会在AI公司和自己之间上演。 二、万万没想到,扼住“AI+SaaS”咽喉的竟是DT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提及新科技革命时会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者放在一起讨论。云计算提供基础计算、存储和网络,提供多终端弹性可定制服务;大数据则提供分布式计算和存储等数据工程方面的支持;而人工智能提供概率图模型、深度学习等数据算法方面的支持。 由此可见,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者事实上分属于两个不同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是DT时代的代表,而人工智能则代表了AI时代。某种意义上来说,DT是AI的底层架构,要做人工智能,则必须要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 举一个例子,得益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和不断进化的算法,AI已经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不俗的能力。按理来说,AI应该同样能够指导企业的销售行为。对SaaS公司来说,如果能让AI介入售前环节,帮助企业用户更新销售模型,带来销量提升,让软件产品离“钱”越近,企业用户就越易于接受,乐于付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