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的“知识就是力量”,大概是我们上学时最耳熟能详的一句名人名言。 然而时至今日,当年轻人被高不可攀的房价所绑架,当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在热议名校毕业买不起房更买不起学区房,还有没有必要上名校时,我们曾经对知识的信仰变得不堪一击。 当移动互联网让我们获取资讯变得越来越简单、快速,我们却深怀恐惧地发现,我们往往过于沉溺于碎片化的知识之中,不假思索地对不辨真假的知识进行传播,渐渐地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乎陈寅恪先生所言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一种奢侈品。 幸而,在这样的时代,还有像知乎这样的平台,让各行各业、各领域的精英能够在这里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以及独到的见解,而在这样的深层次的讨论之中,真理自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知乎已经有近7000万注册用户,这些用户在知乎创造了1500万话题和5500万回答,知乎已经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社交平台,并逐渐成为了年轻人用知识与这个世界连接的新纽带。昨天,知乎一年一度举办的用户线下聚会活动“知乎盐Club”在北京751艺术区开幕。作为一场知乎用户的线下大Party, “知乎盐Club”就像一场中国版SXSW(西南偏南),文化、科技、经济、建筑、娱乐各个不同领域的人在此交汇。 知识作为必备品的魅力 “知乎盐Club”俨然是“知识江湖的武林大会”,在15分钟演讲环节,近期大热的专业大咖先后登台分享观点,从共享单车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玮,到“社会化营销大神”金鹏远,从“空间设计大师”青山周平到最会讲故事的国博讲解员河森堡等等。在线上,还有近百万人通过9大网络直播平台围观了这场聚会,仅优酷的观看人次就近20万。 与其惊叹于知友们的狂热,不如说对知识的魅力重新找回了信心,又或者说对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次活动将看似高深的知识带到离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位置而心怀感激。 去年因改造了一户被称作“史上最小学区房”的北京老四合院而被人熟知的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用发音略显生硬却完全不妨碍表达的中文讲完了15分钟。他没有讲述建筑学的知识和曾经让他名噪一时的案例,而是从自己在北京胡同的生活讲起,告诉我们“家”和生活可能的样子。一位建筑设计师,既具有专业建筑知识,想必又不差钱,但青山周平为自己在北京构建的家却很小,甚至没有设置厨房,他说,他很容易在胡同里找到更多的餐饮选择,在那些小馆子里,他还可以很舒服地工作。 这其实很容易引起我们检视自身的欲望,一味追求的大房子使用率有多高,我们之所以被房子绑架,除了外部因素外,还有没有来自我们内心的阻碍? 最会讲故事的国博讲解员河森堡则讲述了通过知乎,他如何不满足于博物馆那一亩三分地,而是在锻炼表达能力、不断沉淀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外的知识输出的故事。曾经,他在刚开始工作时,听他讲解的观众只有4个,但现在,他在知乎上的关注者已经超过了13万,他在微博上的粉丝则超过了46万。 河森堡在知乎上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提到给小学生上课,当问及一个很冷门的历史学知识时,没想到小学生却正确秒答出答案。知识还有用吗?也许不能用功利主义倾向去衡量,但对知识的追逐所体现出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宽广的视野、解决问题的能力,谁又能否定那正是成功的必备元素呢? 我想,在这个人们既习惯于藐视权威却又因缺乏思考能力而盲目崇拜的矛盾的社会中,知乎首先起到的作用是让人们重新回到对专业主义和专业知识的崇拜和敬畏之上,你可以质疑,但不是毫无根据地消解。 线上的交互和线下的连接 没有人会否认移动互联网的巨大贡献,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人们连接在一个因为相似的标签而交互的平台中。但是,当移动互联网发展得越来越迅猛,我们却发现,人们对线下的沟通、交互、连接越来越渴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