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上线当晚,在返京的高铁里,我仍听到一个潮汕口音的男青年兴奋地打电话,要伙伴赶紧申请微信小程序的入驻权,搭建技术团队予以协助。 刺猬公社 | 崔慧莹 苏天翱 可能微信还没有哪个功能像小程序这样,一开始就引发了万人瞩目,现在却深深地陷入被质疑。 也很难有几款产品,生长于大平台上,atv,一开始万人期待,却没有火起来,最后又火了的。 但对于微信这种有8亿多用户的超级app,谁也不敢断言小程序不行。腾讯内部也在不断打气。3月22日,腾讯发布2016全年财报后,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解读财报时表示,腾讯推出小程序的目的不是看重短期效益——它在财务上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回报,但有助于提升腾讯生态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服务提供商而言。 刘炽平说,腾讯相信,从长远角度来看,这项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建立更无缝的连接,最终对平台也有益。至于微信小程序的商业化,腾讯方便希望近期与不同服务提供商合作,创建一些真正有吸引力的项目,充分展现小程序的价值主张,将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吸引到这个平台上。 但此前微信做一个功能火一个,除了小程序,它真的还有可能成为“明星产品”吗? 小程序的“败局”? 从去年年底开始,叫衰“小程序”似乎形成了一种不约而同的论调。 对于微信这样一款深度嵌入国人社会生活交往场景的超级APP;对于张小龙这样一位产品经理界神一般的传奇人物,恐怕没有什么比见证微信的产品“跌落神坛”更能让媒体人、评论家们兴奋的了。 的确,相比推出微信红包、微信支付等石破天惊的大动作,小程序在最初的千出万唤始出来后,一路高开低走。不仅话题热度在三天内迅速降温,用户的使用频率、服务商的开发热情,也都与微信的强大势能不相匹配。
“小程序”的百度搜索指数 而今年2月份,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民针对微信小程序使用与开发状况调查报告》,也试图从用产品实际使用者、开发者的态度印证“败局”的结论。 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发布一个月后,选择继续开发小程序的应用开发者仅占到9.2%,更有35.2%应用开发者明确表示对小程序感到失望、意在放弃。用户方面,64.7%微信小程序用户在体验小程序后,选择回归到原有的手机APP中,继续支持小程序的用户占比仅为11.5%。 论月活数及使用频次,微信始终是APP界的扛把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程序”也能傲视群雄。相反,据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从第一周近40次/周的超高使用频次降到7.8次/周,小程序也只“蓬勃”了几个星期而已。 据“爱范儿”报道,一位腾讯相关人士表示,小程序之所以会在高调出场后,又被外界唱衰,是因为“期望值不同,小程序其实在从 100 分倒退回去。任何产品,总要重走 0 到 100 的路。” 如此说来,称其“颓势”没毛病,但现在将其定性成“败局”,还挺需要勇气的——虽然一开始不能风华正茂,后面也很难有起色。 小程序的“冬眠” 用户对小程序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像微信公众号一样再成就一次商业奇迹。 张小龙成了那个泼冷水的人。在2017年1月9日的微信公开课Pro上,他说小程序在微信没有入口、没有官方的小程序商店、不支持模糊搜索、没有粉丝订阅、不能推送消息、不支持与APP间直接跳转。 早在2016年底,艾媒咨询就已经发布了《2016年中国微信小程序专题研究报告》。当时被媒体引用最多的一组数据是:“82.6%手机应用开发者已经开始关注小程序”——当时无论业界还是媒体,都对小程序充满期待,各种预测分析层出不穷。 而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显然在现在来看才更有价值:52.1%开发者因为接入小程序后,整体太过封闭化而暂时不愿接入小程序,47.6%开发者由于支付门槛高而影响其小程序的接入。整体太过封闭、内容丰富度低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者使用小程序的意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