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类西方文学和歌剧为首,西方人眼里的东方充斥了闺房、面纱、艺妓等元素,东方女性被描绘成为放荡、被动且颇具异域风情的形象,而东方男性则成为堕落无耻、弱小无力的妖魔化形象。
这类作品体现了,发展中的东方对于西方文化的入侵是处在相对弱势的局面的,西方也长期存在对东方带有偏见的幻想。而在互联网兴起的全球化时代,这样的叙事结构,则一定程度上被互联网赋予的平等观看的权力所解构了。 尽管西方对东方仍然存在地缘性的文化区隔,但随着本土全球化的进程,东方文化也在向西方反向输出。其中流行文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火影忍者》为首的日本动漫文化在欧美拥有相当体量的受众市场。
互联网无门槛的环境下,西方读者有接近东方文学作品的权力。一旦有良好的翻译条件,以中国网文为例,西方人实际上在接受由我们自己在互联网上建构的“东方”,徜徉在“武侠世界”的文化消费品中满足自己对东方的好奇。 网络文学:在输出中与西方交融 然而,赖静平则在采访中表示:快感是文化输出的基础。而就网络文学而言,越是中国的,可能越难走出去。 这多少与我们所构想的“中国文化输出”有所不同——在官方的宣传片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某个黑人小哥穿长袍马褂手拿灯笼给大家拜年的叙事形象。
而在网络亚文化的语境下,web2.0的平等环境,让读者拥有了用脚投票的权力。流行文学爱好者自发形成的趣缘社群,在中国互联网上发展至今,不但早就排除了官方的叙事方式,而且还吸收了诸多发源于欧美的游戏文化、发源于日本的动漫文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类型文学元素。——对于中国的网络写手,无论是西方魔幻、中国仙侠、异世架空还是日本轻小说,均百无禁忌。 来自 起点中文网 正是这些动漫、游戏、轻小说等世界网络亚文化圈内共通的符码,让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化输出的阵地中独树一帜,而非官方抑或传统的意识形态。这也是为什么《盘龙》,而不是更具文学价值的金庸武侠,成为了第一部完整翻译到北美的中国武侠作品。
通过共通的符码,网络文学向外输出了中国哲学中的诸多元素:中国网文里常常出现的“道”,已是英语读者熟悉的词汇,翻译时可以直接译成“Dao”。武侠世界网站专门设置了栏目,介绍阴阳、八卦与“道”相关的知识。书迷们聊天,都互称“道友”(Daoist),论坛时兴问候语是“May the Dao bewith you”(愿“道”与你同在)。 除中国哲学元素外,在这些翻译小说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内核,无论是优秀抑或糟粕:有以孝道维系的传统家庭,有中式恩仇观,有侠客的隐忍与进取心,但也有浓厚宗族制、父权制、物化女性传统的社会结构。 “他每到一个世界、一个新的城市,都会占有那里最好的女人。我是一个美国人,这在我们这儿是不现实的。当我发现小说里所有人物的生活方式都不现实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作者不太成熟,作者在生活中肯定不像他的小说主人公,遍地风流又战无不胜。”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盘龙》的主人公林雷——他在找到灵魂伴侣后,就专注于家庭,并时刻疼爱妻子,虽然活在另一个世界、拥有魔法,却有着现实的生活方式。” “只要前几页常提到‘脸’,就知道是东方人写的。推动这些小说发展的情节,常常就是谁不给谁面子,或者要找回这个场子,这真的很东方。” 在西方人眼里看来,很难分清这些到底是糟粕,还是国粹。也正是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些真正代表中国的精神内核,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输出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