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年前,美国著名华裔硬件黑客黄欣国(An drew Huang,绰号Bunnie)就曾与大名鼎鼎的 NSA 泄密事件的主角爱德华 · 斯诺登(Edward Snowden)开始接触。据悉,在 2016 年 7 月,二人曾通过 MIT 媒体实验室展示了一款外型有如手机外壳的配件,其用来检测iPhone所接收的讯号。
黄欣国与斯诺登 他们将之称为“内窥引擎”(Introspection Engine),有点像电池外壳所附加的一个单色屏幕,通过 SIM 卡槽的开口将两根细小的线连接到 iPhone 的主板上。 当 iPhone 上的两个天线在使用 GPS、蓝牙等功能发出电子讯号时,这个探测线就能读取到无线电讯号。当天线在本该关闭的状况下有讯号发出,手机就会发出警告,甚至马上自动关机。如此一来就能保护使用者的手机不会那么容易被监听。 但斯诺登当时也只是暂时地交出了初步设计,他们仍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推出原型机。
“内窥引擎”(Introspection Engine) 近日,黄欣国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他认为,消费品企业的产品硬件设计应该是开源的,这样人们才能对其研究与改进——他在 Chumby、Novena 和 Chibitronics 三家初创公司都是这么干的。他的新书《硬件黑客》(The Hardware Hacker: Adventures in Making and Breaking Hardware)里也详述了开源硬件的设计经验。
黄欣国的工作室 黄欣国对中国,尤其是深圳非常熟悉,他在原型产品化、摩尔定律对开源硬件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开源方面的实践有着独到的见解 。 以下是本次采访的精彩内容: 你第一次去深圳应该是十年前了,美国与中国的制造业相比,各自的特点在哪? 其实,我个人不认为存在着“美国造”和“中国造”的区别。哪怕在美国国内,比如加州和波士顿,也存在时差、工厂条件不一样的情况。关键是在做产品原型开发时,应该尽可能的接近制造商所在地。 当然,深圳具有快速设计制造产品原型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都要去中国,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制造业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其他地方,毕竟各地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产业和领域。 原则就是根据自己的产品路线选择对应的生态系统——深圳的特点就是强大的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合适的地方,但对别人就不一定了。
一旦公司决定去中国寻找制造商,应该如何选择工厂?有没有什么可以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合同条款,中国的制造业有其特殊的运作方式,包括费用、劳动力投入这些方面要在合同中规定的相当明确,以避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出现分歧。 其次,工厂的规模一定要和你的产品相匹配。如果是太大的工厂,不会对你的产品太上心,与其这样还不如找到一家规模小一些的,能在你的产品中投入主要精力的合作伙伴。
那么像富士康这种大型代工厂显然不是创业公司的选择了? 没错,你肯定拿不到生产苹果设备的团队,而且初创公司也出不起动辄百万美元的生产启动经费。 还有就是你得看这家工厂是否具备制造你的产品的能力,比如一家专业生产手机的工厂肯定不适合去做机器人。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到处都是工厂,什么都可以生产,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产业布局也有很强的地域性,工厂的生产能力也有天壤之别。 一旦选定了一家工厂,如何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你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