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我有不同意见。我一直觉得中国没有 YouTube 的主要原因是 home video 进入中国家庭的时间太晚。举个例子,在场所有的女生一定知道什么样的角度自拍是最好看的,原因是手机自拍功能已经训练这个群体超过 5 年,有这个基础。而 home video 进中国的时间太短,比美国晚 20 年,没有办法训练出来一代人来做一个中国的 YouTube。 现场 Q&A
Q1:想问一下几位嘉宾,怎么看待区域化的互联网媒体,它存不存在区域化的问题? 左志坚:去年开始众筹做完 B 轮之后,大概投资了八个区域的公号,我们认为本地内容变现其实是效率最高的,我觉得本地尤其是生活类的媒体能直接形成商业闭环。 李翔:非常赞同。我就讲两个例子,一个是巴菲特投过一些地方性的报纸,运营状况都非常好。第二个,史玉柱开始做保健品的时候,他的广告投放只投央视和县城的电视台,中间的全都不投,他觉得投中间的特别不精准。 Q2:想问张雪松老师,从在细分领域做付费转到做培训、咨询,你觉得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张雪松:我觉得这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问题。过去做出版的、小说写得好的都自己开影视公司了,比如张嘉佳。我签了很多创作者,其中好多都是咨询类公司的 CEO。其实大家都是一个逻辑,就是我用一个内容产品把它打爆。内容行业永远是头部集中的,但你其实可以在区域性的范围里把一个内容产品打爆,就可以很快垂直。 Q3:我记得脱不花有一句话,她说用户在看文章的时候所消耗的荷尔蒙,和他最后买东西时所用的荷尔蒙是一种。换句说话,看这个文章可能看得很爽,到最后买东西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大的劲了。如果是这样,通过内容连接到最后要收钱、要赚钱的产品,要掌握一个什么样的度,才能让内容带来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张伟:我以新世相图书馆为例来回答你的问题。新世相图书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服务商品,形式是每个月花 129 块钱来购买一个服务:我们从第一天会给你寄一本实体书,收到以后看完寄回来,我就会给你寄第二本,如果你一个月之内读完并寄回来第四本书,我就会把 129 块钱退给你。 我们第一次推出的时候,不超过半个小时就把 3000 份卖光了。第二个月开始卖 1 万份,一般是 24 个小时左右就卖光了。但是我们只卖 1 万份,不超过 1 万份。 这个服务对我们来说一直是非常容易卖的,主要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它的基础的焦渴的诉求,很多人的痛苦不是说我们不知道该读什么书,atv,而是说我读不完书。随便举例,我一年买的书在家里堆成了一个小山,每次看到它我就会痛苦一下,它让我觉得我自己是很失败的人,因我没有读完。 所以我们当时就想,就针对我帮你读完书这一点,我们用了一个负向激励的方式,你看完了我就不收你钱,你看不完我就要收你钱。不管我们怎么样去描述这个产品,都没关系,当我把这个点完整做成的时候,它已经成立了。 我们当时还担心不够,就再加一个点,即读书还有社交的功能。我们从第三期开始加了这个功能。书是反复使用的,你在每一本书里面都可以放上自己印好的阅读纸,填上自己的名字、微信 ID、昵称、人生故事、阅读感受,到后面每本书里都会有厚厚的一摞,五六张、七八张纸,有的人会加微信互相交流,我们还做了一个线上系统,你可以看到所在的城市有几个人在看,可以看看能不能加微信等等。 不管是商品、产品、服务,我自己还是坚持认为做对了最重要。比如,知识付费或者内容付费,如果不是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它不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它可能脚步要慢很多,我还是认为是一个产品和商品设定的问题。一定是已经想到了怎么样把它卖好,想到了别人怎么会喜欢这个东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