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是圆周率日。智人站在食物链顶端后,创造了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今天,怀着“上个月送出的礼物今天就能收回了”心情期待过节的少年们,得多么感激3.14白色情人节的诞生(虽然多半无法如愿)。 知道白色情人节,说明你还年轻。但知道圆周率日,就说明你对科学走心了(今天还是爱因斯坦的生日)。还在问为什么是圆周率日?大家一起背一遍,3.1415926...... 对于圆周率的计算,从古至今精益求精,公元前一千多年,古埃及人算得3.1。祖冲之的老师刘徽和阿基米德一样,算得3.14,而青出于蓝的祖冲之,将这个值精确算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那还是公元480年左右。这个记录近千年后才被打破—— π的千年发展史: 15世纪初,阿拉伯数学家卡西算到小数点后17位。 1596年,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Ludolph van Ceulen)算到小数点后20位,又努力了十几年,算到小数点后35位数。 1706年,英国数学家梅钦(John Machin)用快速算法突破100位小数。 1789年,斯洛文尼亚数学家(Jurij Vega)正确算至小数点后137位;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D. F. Ferguson)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1950年,史上首部电脑ENIAC用70小时算得小数点后2037位;1955年,IBM NORC只用了13分钟就算至小数点后3089位。 1973年,Jean Guilloud和Martin Bouyer以电脑CDC 7600发现了π的第一百万个小数位。 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Cray-2)和IBM-3090/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 2010年1月7日——法国工程师法布里斯·贝拉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 2010年8月30日——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相结合,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5万亿位。一年后,他将这个记录变成小数点后10万亿位。 圆周率值在数学计算中用途广泛,实际上算到小数点后十几位就够用了。不断计算圆周率,其实是想看看这个值究竟是不是循环小数。这个好奇心直到19世纪才被满足——兰伯特证明了π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 科学的发展,最初就来源于这样一颗颗好奇的种子。圆周率计算这场科学接力赛,耗费了不少科学家半生甚至一生的时光,比如将之计算至圆周率的35位的德国科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Ludolph van Ceulen),比如算到小数点后707位、直到528位还是正确的英国业余科学家威廉·山克斯(William Shanks),他的墓碑上留下了这一记录。 实际上,不只是圆周率,许多科学发现都需要漫长的时间,都倾注了学者多年的心血。 前半生在布店打转,后半生醉心于显微镜的制作的列文虎克,第一次让人们了解了40亿年前就存在的微生物。他制作的显微镜,带人们了解到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一滴水、一粒沙中的世界。他制作了500多个透镜,长达50年的时间里写了560余封信件给皇家科学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心心念念科研成果。 >> 十八世纪,长时间的航海是件危险的事情,因为船只无法精确定位,4艘英国舰队曾触礁沉默。要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主流思想是依靠天文学观测星相,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却提出了另一个解决办法——做一个准确的计时器。 哈里森几乎一生都投入在航海钟的制作上,从H1到H4,造出的时钟一个比一个轻便和准确。匠人精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德,哈里森则怀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H1制作出来时,j2直播,其实已经很精确了,24小时内误差在几秒钟之内。但他却不满意,直到30年后制作出H4,他才停止改进。 人类基因组计划耗费了13年,最终在多国科学家的合作下,了解了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序列。完成至今,测序技术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开奖,人们从分子层面对自身疾病、其他物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基因组实现解读之后,“写”成为科学家们下一个好奇点。与人类同为真核生物的酵母,成为合成项目的新目标。科学家计划人工合成酵母的全部16条染色体,从2011年到2017年,深圳国家基因库合成与编辑平台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2号染色体的设计和合成,推动了酵母基因组合成项目,未来更可能通过挖掘人工酵母的应用潜力,为人类在生产药物、生物能源、食物、生物材料等领域带来便捷。 >>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