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龟途慢慢 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信息平台,滴滴连接了汽车和用户。但滴滴也面临着汽车产业链公司的反击,以及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同行、流量大户的挑战。网约车领域将上演信息平台、汽车产业链公司和互联网流量大户,三大阵营之间入侵、反击、夹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每个阵营手上的核心武器都是什么?这里有一份从业者不得不看的沙盘推演。 一、入侵 周航或许还记得,2015 年 2 月易到用车联合奇瑞汽车、博泰组建合资公司,生产「只租不卖,生来共享」的汽车。当时每一位媒体记者和来宾都收到一个全金属制成的、颇有份量的「时间胶囊」,里边藏了一封信,周航邀请收信人两年后优先体验共享汽车。 现在是 2017 年 3 月,两年多过去了。「时间胶囊」依然坚固,但网约车市场风云变幻,易到已经事实上易主,参加过那场发布会的人再也等不来那辆周航理想中的共享汽车了。 这位专车服务的先行者,又一次「超前」了。
但是,出行行业的从业者都知道,滴滴和易到这样的信息平台,与大众、奇瑞这样的上游车厂,未来一定会互相入侵领地。两个阵营的合作,是看起来最美好的一条路。 这个道理很简单。看看北京满大街的小黄车和小橙车,谁还愿意自己买自行车呢?对于摩拜和 ofo 这样的信息平台来说,自己造「车」是效率最高的选项。传统自行车厂在共享单车成为主流的过程中,难逃任人宰割的命运。可以说,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摩拜和 ofo 就让我们意识到共享单车的威力。 从此,买自行车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在共享单车时代,路边的每一辆自行车都是可供自己使用的。 汽车厂商看到共享单车时代自行车厂商的命运,应该很容易明白,自己造的汽车将来在滴滴的主导下,会是怎样的命运——对于汽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使用它,而非拥有它,购买汽车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当然,造汽车的壁垒要比造自行车高得多,所以汽车的全面共享化不会来得那么快,汽车厂商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击。 二、反击 不少人觉得,网约车软件的战争在 2016 年的夏天基本画上了句号。行业第一的滴滴,吞并行业第二的 Uber 中国,再也没有像样的竞争者可以挑战滴滴的市场地位。滴滴一家独大,高枕无忧,很多人卸载了滴滴之外的其他所有叫车软件,只留下滴滴。 就这样过去了半年多。用户对滴滴的怨气却在不断积累,他们抱怨用滴滴叫车越来越难了,越来越贵了。司机对滴滴的怨气也在不断积累,他们抱怨平台抽成太高,没了补贴,挣不到钱了。
用户发现,手机上只留一个滴滴是不够的,是靠不住的,是会耽误事儿的。 滴滴也终于发现,他们只是赢得了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战胜了同在「信息平台」阵营的创业者,直播,属于出行领域「上半场」的阵营内部矛盾。出行领域「下半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阵营之间的碰撞根本还没有来。 然而,滴滴的野蛮生长,已经受阻于网约车新政的实施。汽车厂商和租车公司(汽车运营公司)则纷纷加大了在信息平台上的投入。汽车厂商的代表,上海大众集团推出了「大众出行」,吉利汽车推出了「曹操专车」;租车公司的代表,首汽集团大力推广「首汽约车」,神州租车推出的「神州专车」已经开拓了 60 余个城市。 当汽车、牌照、司机都有了较高的准入条件,「品质出行」成为网约车的趋势,拥有牌照优势的传统租车公司和地方政府支持的车厂,趁着滴滴势气最低的时刻发动进攻,获取用户,尝到了甜头。只是他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做好信息平台真正需要的武器是什么。 三、夹击 2017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这天,美团在南京推出自营的打车业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团低调地先在一个二线城市推出这项业务,主要是想试验下,叫车和到店消费的场景是否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然后视情况将打车业务推广到其他城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