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中国体育产业的进程道路漫长,祝福所有的探索者”。 这是乐视体育在失去亚足联赛事版权后所发表的声明中的最后一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这家志在体育产业上有所建树的明星公司流露出的不舍、无奈,以及如释重负。 说其不舍、无奈,是因为乐视体育围绕赛事IP,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论在赛事直播、线上线下的活动运营,还是在会员服务体系的建立,乐视体育更加互联网式的玩法在中国体育产业进程中也扮演了“吃螃蟹”的角色。然而现实骨感,尚未建立起来的中国体育消费文化给了乐视体育的体育商业理想重重一击——因为付费和广告收入过少,致使版权变现的道路十分漫长。 如释重负,或许是现在乐视体育最真实的状态。亚足联版权落跑后,又主动放弃了中超版权,这两大版权价格极高(每年超15亿元),而回报率却极低的赛事,可以让乐视体育节省大笔资金支出,把资本更多投入到那些有完善的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变现的项目中去。所以说,失去了亚冠、中超等这两大赛事,不等于乐视体育放弃了赛事转播,而是彻底步入了其所声称的“精细化运营2.0阶段”。 事实上,与2016年相比,乐视体育在重大版权方面,直播,仅仅是失掉了中超,2016年时亚冠的新媒体转播权还在PPTV那里。目前,乐视体育仍然拥有大量优质赛事,比如英超、意甲、德甲、法甲、欧冠、温网、F1、美国大师赛、环法,还有年轻人最喜欢的电竞英雄联盟等等,其中也依然拥有大量独家赛事,为会员专享。外界之所以能明显感受到中超和亚冠对乐视体育的影响力大,其实也是由于作为花重金采购的项目,乐视体育对其宣传推广的力度很大而已。 在乐视体育失掉亚冠的声明中,其对后来者的祝福,更是意味深长。 联席总裁刘建宏在去年的东莞观澜湖的体育产业峰会曾直面中超版权变现问题,这也是中国所有顶级赛事版权面临的同一个问题,“在我们看来,中超商业逻辑已经出现了扭曲和冲突,如果再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的话,我认为中超高额版权的投入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我认为,不应该有那么多电视台免费播出中超,这是对中超商业价值最大的伤害。” 体育资深媒体人葛爱平发表文章,特别比较了英超和中超的盈利方式和球迷的消费理念。“号称世界第一的英超之所以如此火爆,其主要推动力就是来自英国天空电视台高价版权,这笔版权费最终也由英足总分到了英超俱乐部。而其在一些俱乐部收入的占比,甚至超过俱乐部年收入的50%以上。这就造成了良好的产业链:俱乐部有钱买大牌球星,电视台收费播出,转播制作精益求精,球迷花钱看比赛,支持俱乐部和媒体,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而中国却不是这样。版权方要按照市场作法,国际通行的规矩去做,而消费方却沿用过去的福利方式,乐视拿下了中超版权在网上播出,但是那一边在电视台上收看中超却是免费的,并且画面更流畅,一点也不卡,你说观众会选哪个?” 那么,直播,乐视体育没有搞定的中超,其他玩家会玩得转吗?是继续靠资本的力量输血,还是能开拓出一条真正的体育商业之路?这是乐视体育留给后来者的疑问,也是期待。 从这个意义上讲,乐视体育在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中为行业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是会员付费体系。在版权费用高企的时代,赛事付费是中国体育产业必经之路。乐视体育开启会员制度后,依托于乐视的生态体系,创造性地推出了“买会员送硬件”活动,同时,乐视体育也更多的尝试跨界商业合作,让乐视体育会员触达到更多人群。詹俊说,“你让观众为此埋单,那你就有义务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在方面,乐视体育通过邀请知名解说,开通多路流直播信号,高清直播,弹幕互动,用户福利发放等诸多措施让互联网观赛体验较之以往有了飞跃式的改善。 其次是运营上的创新。以中超为例,乐视体育打造了颇具特色的发弹幕送礼品活动,聚集了大量网友,据了解,这个弹幕产品还一度要被开发成广告容器,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依然是一个非常创新的营销方式。在线下活动方面,乐视体育还曾联合中超球队所在城市的LePar店,为球迷举办过超级大屏看球活动,类似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加强了中超的影响力,一方面宣传了乐视超级电视的观赛体验,同时也增强了乐视体育用户的粘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