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媒体透露,Vine的数十名头部作者曾经「逼宫」平台,直播,希望公司能够解决产品上的大量短板——包括更加便利的编辑体验和遏制网络暴力的蔓延——并向优质用户支付费用,用以鼓励他们生产内容,并换来数十亿播放量的增长。 Vine的应对相对消极——因为Twitter否决了这项现金扶持的请求——随后,这些作者先后离开Vine,选择了那些处于上升期且对用户更加友好的短视频平台,根据调研公司Marketly的统计,从2013年到2016年,约有一半以上的头部用户成为不再更新任何内容的僵尸帐号。 而在高度相似的布局中,微博则扮演着另一个时空的成功角色。 同样是在2013年,微博领投秒拍的B轮融资,且在后面三轮融资中从未缺席,与之深刻绑定。而秒拍则没有浪费微博提供的鼎力支持,用了三年时间跻身国内短视频行业估值最高的项目之列。 微博和秒拍的组合,每一个脚印都踩在了Twitter和Vine的反面,除了建立面向内容生产者的资金补贴(秒拍负责)和流量扶持(微博负责)之外,从视频工具到直播应用,微博加秒拍的共享效应都被发挥到了最大。 * 秒拍的早期推广物料 微博亦不吝于掩饰投资秒拍的非财务收益,在整个2016年,微博平台的视频播放量相比上一年大涨713%,这种对于内容生态的丰富填补,为拉升用户活跃起到了绝佳的作用,根据「Sales/User」或「Value/User」的估值法计算,微博当前的变现能力依然偏低——还不及陌陌——这也意味着可上升的空间不容小觑。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Twitter已向苹果公司提出申请,将其在App Store中的应用分类从社交类别移至媒体类别,有趣的是,微博的CEO王高飞也在最近一场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信息流市场的规模可能大于社交媒体」,意在强化内容属性。 于是,在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之后,这两家公司终于又在河底摸到了同一块石头,并在未来的两个时空里继续开展平行的商业实验。 就像法国作家米歇尔·德·蒙田说过的那句话:「最难的必是始终如一,常见的总是变幻无常。」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