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普通用户心目中,GPS 就是定位导航系统,定位导航系统就是 GPS。不过,大家的智能手机或者其他导航设备的信号来源,很可能在几年之内“易主”——中国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强势进入卫星导航产业。 地位之争:北斗与GPS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如今无论去哪里我们都可以导航着去,百度、高德、腾讯、搜狗想用哪个用哪个。2016 年最热门的游戏《Pokemon GO》,利用的是 LBS(基于位置服务),而 LBS 或者说本地化服务都离不开定位技术。什么自助旅游、网约车、智能手表、共享单车……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一个新生事物都与卫星导航脱不开关系。ofo 和摩拜单车 App 添加“导航到最近的自行车”的功能你绝对拍手称赞;智能手表能做什么,最重要的不还是精确导航功能?如果一部手机不支持导航,你还用吗?——只要我们在移动,我们就要用导航。
长期以来我们对导航系统的认识就是“导航系统等于 GPS”。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情况也差不多。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比喻为一个俱乐部,这个俱乐部里只有 4 个 VIP 会员: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格洛纳斯)、欧盟的 Galileo(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 俄罗斯的 GLONASS 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太缓慢,民用市场没有开发起来,因此应用普及比较低。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由于缺乏资金,还没有形成工作能力,所以只能算半个 VIP 会员。
目前美国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是这个俱乐部的老大。GPS 前身是美国军方在 1964 年投入使用的名为子午仪的卫星定位系统,经过多年研发和试验,GPS 在 1994 年投入使用,总耗资超过 300 亿美元。由 28 颗在轨卫星组成,分为民用、军用两种信号,其中精度为 1 米的军用信号为美军独享,精度为 10 米的民用信号则免费提供给全球用户使用。凭借先发优势,GPS 早已抢占了全球市场,并凭借从中获得的收益充分改进 GPS 系统,定位精度和稳固性一直在提高。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发展相对比较晚。中国曾经因为军事上高度依赖 GPS 而备受屈辱,痛定思痛之下决定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2003 年,中国加入了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项目,结果却倍受欧洲排挤,不但一无所得还要负担高额投入。被欧盟“坑”了一把之后,我们决定自力更生,才终于有了比伽利略先进的北斗卫星导航。 2011 年年底,在成功发射了第 9 颗北斗卫星之后,北斗系统开始试运行。北斗不是单颗卫星,而是一个组网的星座,整体由 5 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同样也有军用和民用两种信号。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近两年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猛并且有国家大力推动普及,在国内已经逐步打破 GPS 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垄断地位,并且准备 2020 年面向全球开展服务,力争把 GPS 扯下占据 20 余年的全球第一宝座。
优差之别:北斗强在哪里 网友对中国高新技术关键领域的成就有一句调侃,叫做“都是被外国逼出来的”,开奖,还有另一句调侃,叫做“把中国逼急了你这玩意就白菜价了”。这两句话同样适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诞生和发展 大家可能不知道,北斗的通信功能是区别于 GPS 的最大特点。在所有的 GNSS 俱乐部 VIP 会员里,只有北斗系统可以通信。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不仅可以依靠卫星知道自己在哪,直播,还能通过向卫星发送信号,让别人知道你在哪里,甚至可以向北斗卫星发送简短的文字信息,实现简单的通讯功能。而 GPS 现在依旧是只管发射信号,不管接收信号的。 在民用商用领域,GPS 和北斗的民用信号对于个人来说是免费使用的,但是使用卫星信号是要交费的,这些费用大部分摊在了相关企业身上。比如企业层面需要购入一套基础导航设备,GPS 需要花费十几万,而北斗只要 5-7 万元,这就是被大家盛赞的“白菜化”天赋,同样的技术我们自己一旦掌握,从此就不必将大把大把的钱放进外国人的口袋里让别人赚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