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在技术不断革新带来的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的今天,在业内对传统门户网站唱衰的当下,腾讯新闻在春节期间的选题策划却选择了一个稀松平常的选题“春运”。 不过,他们这次在思考的是,如何让周期性的主题报道跳出窠臼,不再仅仅局限于内容上的扩展,而是更多地探索在节目模式上的创新。 腾讯新闻这次选择了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上海虹桥火车站、沈阳火车站、成都火车站和西安火车站设立了直播间,五地同时对旅客进行随机采访直播,跟踪挖掘有价值的故事,结合网友实时互动,以送礼物的方式,环环推进节目。 实际上,腾讯新闻在去年团队,在去年移动直播行业混战的一年中,腾讯新闻团队分别策划了《一个人的车站》《黑镜实验》《造熊季》和《听我说》等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热点的资讯类直播节目,成为了直播界一股清流。 一位前电视人的经验移植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理解人的节目。”腾讯网副总编辑李伦在接受钛媒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他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和人的生活状态,这主要是“对自我的认识,直播,对于他人的理解”。 在腾讯新闻团队年底收官之作《听我说》栏目中,他们就找到了去年7位极具话题的新闻热点人物。其中有因卖文救女引发巨大争议的父亲罗尔,亲身远赴马达加斯加寻找MH370失联客机残骸的乘客家属,因在观光中不慎被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伤的赵女士,被称“中国第一个狗仔”却常被网友骂作“废物”的娱记卓伟。 《听我说》直播历时3个多小时,开始30分钟,线上人数逼近20万,3小时直播结束时线上总人数超过620万。 然而,在制作完《听我说》时李伦告诉钛媒体,“其实我们是一个‘蛮失败’的节目,或者说节目只是表达了一种努力而不是最好的结果”。 “最好的结果应该是那些被遮蔽的声音、被忽略的声音,被抑制的声音、都可以畅所欲言,但是显然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走出来。”李伦说。 李伦此前是央视节目《客从何处来》总制片,也是《看见》、《社会记录》的制片人,在2016年上半年离开了央视来到腾讯网。 “我们以前做节目的思维是,做完内容之后扔到电视台就可以了。”李伦告诉钛媒体。 与传统的电视台新闻直播形式相比,移动端的资讯类直播强调的最多的一点是互动性。李伦表示,在互联网媒体时代,或者说社交媒体时代,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刺激用户分享和转发。 而吸引李伦去做直播的理由是,直播本身是一个充满遗憾的工作,不确定性才是他真正的魅力,“从一种既定目标或者计划性目标,变成了随机和不确定性,这是让人既兴奋又头疼的一件事情”。 他说,“如果你带着一种我要认清一条路,沿着格子一步一步往上走,这不对,在繁荣的生态中去寻找一个有生长点的力量”。资讯和专题类直播,在选题上会存在大量的遗憾。虽然在最后的呈现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完好的节目,但只有制作者才会发现其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早期信息匮乏的电视媒体时代,电视人做事情的标准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说精彩,就会觉得做得很好。但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媒体,尤其在是社交媒体时代,关键是要激发用户的分享。” “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就是一个开关,你要找到每个人的开关,而且每个人的开关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互动性是李伦和他的团队所看中的。 在制作《听我说》期间,李伦坦言,直播,这样的谈话类直播节目过程对他来说很熟悉,跟电视制作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多了一些互动性,“那种互动只是浅层的行为,没有真正的心理互动,没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不过,在《回家的礼物》这档节目中,节目与观众互动情况情况似乎略有好转。《回家的礼物》在互动量上创造了新的记录,单日互动量达到了百万级。 这是因为,相较于此前《听我说》的具备的弹幕和实时评论之外,这次节目组在挑选送礼物的受访对象时,也同样会参考观众们的意见。团队选取的每一个足够典型的人物和故事,聚焦普通个体的方式,也让观众找到了归属感呢,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共鸣。 《回家的礼物》直播进行到第二天,李伦关于发布了一组朋友圈,内容是腾讯新闻App上关于节目评论的截图,可见,作为团队负责人的他,是十分看重的是网友带来的互动和反馈的。
《回家的礼物》直播评论反馈,来自李伦朋友圈 资讯直播样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