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与趋势做对,是最愚蠢的事情。 就像工业革命前夜的纺织女工或是马车车夫,精进技艺已经毫无意义,对于科技发展的反对,也只是徒增疲劳。 这同时也构成了进步的代价,非线性的变革速度,让十八世纪以来的三百年,前所未有的重塑了全球的运行法则,人类亦需要迫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履,生存和适应新的世界。 而在Google的技术总监同时也是未来学家Ray Kurzweil看来,技术爆炸不会戛然而止,基础学科的完善和应用市场的壮大,将会维持倍增效应,「二十一世纪所取得的进步,最终可以达到二十世纪的一千倍。」 也正是基于这种乐观,学术业界普遍警惕人工智能的进展,包括霍金在内的科学巨擘频频呼吁建立人工智能在生产力方面的准则,用以防范在大规模富裕到来之前的大规模失业。 可惜「口嫌体正直」也是学者们的本性,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谁也无法克制「朝闻道,夕可死矣」的诱惑。 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后、新墨西哥大学终身副教授Terran Lane向校方交辞呈,决定加入Google。 Terran Lane在其个人博客写了一篇公开信,讲述他离开学院投奔企业的原因: 「改变世界的机会,愈来愈向掌握尖端技术能力的企业集中,而大学的教授们,却要受制于科研资金的天花板,难以申请具有探索性和交叉性的项目。」 而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其机器人研究中心的一百余名教授仅在2016年就有超过四十人被Uber挖走,在校内的留言板上,有教授如此抱怨:「我甚至留不住自己的研究生。没等他们毕业,企业就想挖人。」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人工智能的所谓「威胁论」无论是否遭到夸大,这块位于山巅的巨石都已离开它的原始位置,开始缓缓向下滚动,而率先遭殃的,开奖,总是最为接近既定轨道的生物。 比如,网易有道刚刚发布的「有道人机翻译」服务,就将笔译这个摇摇欲坠的职业更进一步的推向了深渊。 长期以来,翻译都是一项智力工作,许多优秀的作家——比如歌德、伯尔、鲁迅——同时也都是翻译家,翻译能力亦对文学作品的全球化传播有着极大的影响,村上春树就被戏称有着林少华和施小炜两个版本的面貌,而刘慈欣的《三体》斩获雨果奖,同为科幻作家的华裔译者刘宇昆就被公认为功不可没。 只是,在真正的交易市场上,翻译服务的贬值并非是在朝夕之间所发生的,一名从事笔译工作超过二十年的高级翻译员在知乎上直言同行需要尽快另寻发展道路,因为「人类的翻译水平很难继续提高了,但是机器的翻译水平只会一代优于一代,没有必要去打一场没有胜算的仗。」 再来看看,网易有道捅出的这柄寒刀。 区别于免费的机器翻译服务,网易有道早在2011年,接入了付费的人工翻译,一端连接有着文稿翻译需求的用户,一端连接具有翻译资质的专业译员,自由撮合,按量计价。 击穿人力成本底线的,永远都是自动化的工业产品。 网易有道的人机翻译服务,是将翻译程序进行重构,粗译由其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翻译技术(YNMT)完成,译员在成稿之后介入进行译后编辑(PE)、校对和润色,相比人工翻译的「高质高价的翻译结果」,人机翻译提供的是「优质低价的翻译结果」。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翻译需求,都要匹配一个大师级的译者,就像如果只在电脑上玩玩扫雷游戏,就不需要在显卡性能上投入过剩。 网易自家的跨境电商平台「考拉海购」就是「有道人机翻译」的客户之一,面对海量的海外商品介绍,翻译的质量要求就是准确达意四字,使用专业的人工翻译,不如选择半价的人机翻译,在成本规模上起到节省作用。 丁磊若是听闻自己精打细算的精神在公司上下贯彻得如此到位,不知是否心生欣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