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黑色星期五,一份1个多月前的央行内部红头文件流出,似一个闷雷炸热了金融圈。大V爆料、网络疯转、目标企业与产品明确,全网炸锅的套路即视感满满。仔细阅读这份文件会发现:这只是监管机关各个部门之间内部沟通的一个咨询文件,而非准备公开宣发的定性文件。从法理上看,如此这样即对当事企业进行盖棺定论的“不合规”评判,明显是有意为之、不负责任的表现。随即京东白拿被指涉嫌违规、列入监管对象的信息满天飞。 而作为该事件主角之一京东金融表示震惊,第一时间回应未收到监管函件。小编从接近监管的人士了解到,此份文件为央行内部文件,企业没有收到是正常现象,但该文件遭到全网公开传播,此事绝不正常。 那么究竟为何这份内部文件会蹊跷流出,让小编复盘一下整个事件,剖析一下其中的可疑之处。 央行内部原版文件遭泄露疑有人利用监管作祟 从被泄露的信函来看,整个信函从红色抬头到最后落款,全部内容字字清晰且毫无翻印、翻拍的迹象,根本不是在情急之下手抖拍摄的部分截图。也就是说:爆料这份文件的人有这封信函的原版! 看一下整个文件的字里行间,文件的标题叫做《关于商请京东“白拿”业务定性的函》,atv直播,“商请”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这事儿我也不知道怎么办,邀请大家一起商量商量,那么既然是商量,文件中所附的分析报告中相关主体所谓的擅自发行、涉嫌误打欺诈等问题只是代表信函起草小组的思考,并非定论。现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的“违规论”完全不符合这份监管文件的初衷。 据小编的线人爆料,这份信函最早是在2月17日早上八点半于各类金融风控圈做小范围传播,后扩散至银行、券商圈,接下来就被一位证券行业大V在微博上将此份信函曝了出来,公开质疑京东白拿违规,引发吃瓜群众与媒体的一众跟风热议。 发微博的这个大V经常转出所谓内部文件。所以小编不禁猜想,这次是谁给他的信息?幕后黑手为什么要冒着泄露监管的风险急于给白拿扣上违规的帽子呢?有意思的是,大家现在去看看这篇微博已经删除了。 “白拿”早已下线黑手先于监管为白拿定性 黑手下的太快,群众忽视了白拿早已下线的真相。 此份文件的落款事件为1月17日,公开散播事件为2月17日,而实际上早在1月10日京东金融就已经下线白拿,因为要升级用户体验。 小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下线的产品,居然还有人敢跨越监管急着给它盖棺定论。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常迅猛,监管在欣于看见创新进步的同时也在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维持着安全与稳定。对于创新类产品,监管并不会急于一刀切,而是会在全方位综合考量之后,与企业进行沟通之后,才会为产品下最后的定论。 而据京东金融官方声明表示,京东金融在跟监管层保持主动沟通,秉持“拥抱监管,主动合规”的理念,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各项业务。尤其在产品合规性和保护用户利益方面尤其谨慎。“京东白拿”作为京东金融推出的一款消费场景产品,一直以优化用户体验为核心。同时,在“京东白拿”产品宣传及购买流程中,严格履行理财风险提示义务。 监管并没有给出京东白拿已违规的结论性意见,京东金融也一直在与监管保持友好的沟通并主动合规。 也就是说,别有用心之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引导所有用户与资本市场误以为其已违规。 京东金融成本次泄露唯一受害企业监管或将彻查幕后黑手 据小编实在无法具名的线人再次透露,本次央行内部文件被泄露最可疑的一点是:监管其实下发了涉及好几家互金企业的不同信函,唯独京东金融一家选择性被曝光! Excuse me?居然幕后黑手只针对京东金融一家“一黑到底”……这个事实让人猝不及防。但仔细一想,或许是因为京东金融树大招风,有人已按耐不住嫉妒的小火苗。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的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目前已经做到全球金融科技TOP10的它宣布预计到2020年将力争成为全球TOP3。如此壮志雄心之下,不免有居心叵测的人不走正道,树大招风实属难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