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刚:我们觉得不会有冲击,微信只是一个工具和载体,app也是一种工具和载体。只要我们持续出产优质的内容,各种形式、载体都会尝试。 南望山(CCTV新闻频道):“开氪”和其他做“知识付费”的产品有什么区别呢? 冯大刚:在大众知识付费领域之前已经有了几家很不错的尝试者,在专业知识付费领域,36氪应该是第一家。相信在我们之后,也会有很多专业的垂直在各个领域的专业内容付费平台出来,我觉得这对各个领域的内容工作者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 郭雪红(每日商报):请问你们觉得用户的阅读痛点一定要通过付费的形式来达成吗?付费的形式是怎样的? 冯大刚:付费当然不是唯一的方式,不过是当下比较好的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对用户来说,对优质内容的筛成本非常高,对作者来说,生产优质内容也同样不是一件易事,36氪本就是一家生产干货的媒体,但如果我们想为用户进一步增加它的纬度,那么吸纳外部作者的付费内容将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共赢链路,它不仅满足了双方核心痛点、降低学习成本、提升学习效率也更容易让用户将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 姜樊(北京晨报):您认为怎样的内容才能够付费?36kr是否也会对付费内容进行挑选? 冯大刚:我们对付费内容做了精心的筛选,我们觉得这不是以量多取胜的模式,事实上我们对每一个专栏投入的运营精力都是非常高的。我们预计在今年会分批推出多批专栏,每一批数量都不会太高。零散的信息、素材可替代性较高,经过梳理的成体系的逻辑、真正有价值有帮助的观点很少,对内容行业的今天来说,这种对比变得更加明显了。 敖小白(财经国家周刊):凭什么认为36氪的用户会买“开氪”的账? 冯大刚:36氪用户基本是以投资人和创业者为核心外延到互联网从业者人群构成的,首先这些人是我们的核心用户也与我们的内容成垂直关系,这些用户陪伴我们走过了6年时光,用户信任36氪,我们也懂得用户要什么,因此更易转化,另外,我们发现36氪的用户半数以上曾为内容付过费,这代表他们在内容消费观层面已经日益成熟,所以,开奖,已经到来的“开氪”满足的不仅仅是单一需求。 张卓:36氪用户除了对深度行业解读类内容有强烈需求外,实际还有超过30%用户希望看到的内容为职业技能分享,另有15%的人希望看到更多大咖专栏,所以“开氪”未来会持续结合用户需求在实用内容上发力,为互联网人提供更多可实操、更贴切互联网人、更有价值的内容,根据36氪6年来在这个行业的深耕细作,根据我们对用户的了解,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帮助广多的互联网人在这里能够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让用户能后在这里“先一步看到未来”。 罗东(21世纪商业评论):付费阅读对作者压力大不大? 曲凯:我正好是日更作者,所以来试着回答一下。我觉得很多自媒体人平时更新靠的是灵感或者和实事的连接,但是专栏会更系统化,有自己的规划和节奏,也就是说内容生产方式和行为不同。所以压力肯定会有,但两种更新压力不太一样~ 庄明浩:我们《投资人的秘密》专栏情况特殊一点,四个人,周更新四篇文章,所以对于我们这个专栏下的四个人来说更新频率是周更,这个频率是相对轻松一些的。悦天、我和孙志超其实之前都有写东西的习惯,频率也基本这个要高一些。 注: 冯大刚,36氪媒体总裁;张卓,36氪媒体助理总裁; 曲凯、庄明浩,36氪「开氪」首批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