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有一个巨头在你面前,“夹缝”或许变成“生机”。 Snapchat一直在面对Facebook一众产品的夹击,却坚强的活了下来,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与Facebook相反的产品基因,atv,回归人性本质,强调无压力社交。从一个想法到走向IPO,硅谷密探为你复盘Snap的成功之道。 Anti-Facebook是立足之本 Snapchat的一诞生,就有着“反Facebook”的烙印。 从战略角度而言,反Facebook的特征让Facebook无法真正抄袭Snapchat,即使抄也就是抄个皮毛。Facebook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海量的用户,拥有真实的社交关系链,然而这些优势却在Snapchat的攻击面前无力回击。 从产品形态而言,Facebook等社交媒体“记录一切”时,Snapchat反其道而行之,做“阅后即焚”。Snapchat认为你可以销毁所有信息——除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不仅是照片能够阅后即焚,Snapchat的朋友圈“Story”同样也是过一段时间会自动销毁。 更让你震惊的是,Snapchat的文字聊天消息也是阅后即焚,一条消息,你朋友看完之后就消失了.... 从某个角度上这似乎是反人性的,我们都查看不了历史记录,但是这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自然环境下两个人的对话也不会有东西在旁边帮你记录下来。 Snapchat的反Facebook烙印,也是对用户群体的深刻把握。Facebook的真实性和“记录一切”的产品特性,加上Facebook上存在的大量的真实世界的亲戚、老师、朋友,让大量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承担着巨大的社交压力,大家都需要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Timeline,精心挑选图片或者分享的内容,让用户难承其重。 而Snapchat则社交压力上小很多,大部分内容都会被销毁,可以很好地表现和宣泄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都从Facebook转投Snapchat的怀抱(同时也摆脱了父母的“魔爪”),反Facebook的定位是对用户群体的深刻理解,找到自身“product fit”。 此外,阅后即焚也摆脱了信息过载的困扰,你不会像打开Facebook后一样看到各种烦人的信息提示。 (明星在Snapchat上也毫无偶像包袱) 某个角度而言,Snapchat本身反而回到了社交的本质,社交是朋友间的亲密交流,是无压力的自我表达,直播,而不是一个自我表演和粉饰的舞蹈。 Snapchat在商业模式上也不走寻常路。Snachat CEO斯皮格尔本人非常反感Facebook那种对用户做数据挖掘、对点击计算,对信息流进行优化的程序化方法,反而广告上突出有趣,通过滤镜、个性化的短视频等方式来做传播,重自传播,对广告质量有着非常严格的把控,有点像传统媒体的套路。 (不少媒体、公司都在Snapchat上乖乖做内容)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然而仔细回顾Snapchat和Facebook的发展过程,Snapchat的路径选择却和Facebook有众多相似之处。 Facebook植根于哈佛,首先是被设计成由无数个人主页组成的社交地图,主页上可以上传个人照片以及详细的个人简介(兴趣、学校、所选课程之类),其中的所选课程的应用最为学生青睐,因为这样大家都可以知道自己的朋友圈在上什么课,什么时候上课,也就知道在哪里可以遇上心仪的女生,在课堂跟自己调过情的女生叫什么名字?Facebook在诞生之际就被人诟病为调情工具。 (早年的Facebook页面,最右红字:我正在找““随便玩玩的”) 而Snapchat的“阅后即焚”这一点击中了青少年的痛点,“让一切不想被别人记住的东西在被人看过后都会消失”。Snapchat迅速成为了青少年散发荷尔蒙的最佳场所,甚至有媒体给它直接打上了“sexting tool”(发黄色信息的工具)的标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