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岩:当然有。华盛顿公约属于国际法,被称作唯一“有牙齿”的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类的国际条约。“牙齿”的体现,是被列入公约附录的动植物包括制品,如果在通关过程中没有许可证,就要被视为走私,交由海关的缉私部门处理。 附录II的物种允许国际性商业贸易,但需要许可证,来证明其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附录I是禁止国际商业贸易,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会开小口子,比如博物馆、科学机构标本的交换、种源的交换或者查没的东西返还缔约方。 穿山甲被列为附录I,就是被禁止了国际贸易。比如说我们国家再想从非洲合法进甲片就不可能了,相当于杜绝了中国穿山甲甲片的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华盛顿公约做更改之后,国内穿山甲的保护级别会相应提升吗? 曾岩:目前穿山甲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未来还是得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新。这部名录自从1989年发布以来,基本没有更新过,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把麝从国家二级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16年刚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新法规规定了名录要每5年更新一次,据我所知,前几年已经对名录做过一次修订,真正颁布的时间应该会很快了。 华盛顿公约的另一个影响,是要求各个穿山甲的分布国未来要提交国内甲片的具体数量,也就是清查库存。 三联生活周刊:穿山甲可以人工养殖吗? 曾岩: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养殖场。目前养殖技术最好的是台湾的台北动物园,已经有小的穿山甲种群人工繁育到了第四代了。 但动物园养的方式和规模化的商业养殖不一样,动物园可以无限制地投入,包括饮食、科研条件、生活环境,以及各种动物福利的配套设施。但是商业化养殖是追求利润的,野生穿山甲一年只能生一胎,那些写着经过人工养殖,四季可以受孕、一年两胎的文章科学性都很存疑。人工养殖失败率高,而且无法降低成本,目前规模化的养殖都没有成功。 三联生活周刊:国内能不能为穿山甲建设专门的自然保护区? 曾岩:如果国内保护级别升到一级,未来也有这个可能,但目前的问题是找不到野生穿山甲种群。 南方的很多自然保护区这些年都没有观测到穿山甲了,现在的保护区里都有红外自动摄像机,但几乎都没有拍到野外活体的记录。我们认识的很多自然爱好者也在问我们,哪里能拍到野生穿山甲,我们其实也不知道。像北京我只知道顺义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有一只,还是从餐桌上解救下来的。
图为顺义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助的中华穿山甲。拍摄:花落成蚀 我们在华南西南做调查,询问当地林业部门,有人说当地有啊,数量很多。但再追问,上一次看到野生的都是10年20年前的事了。人们总觉得穿山甲离自己很近,可山上的洞都是旧洞。一些餐馆里也能吃到穿山甲肉,但那都是走私过来的了。 三联生活周刊:穿山甲是从什么时候进入国际保护视野的?为什么之前没有及时保护起来? 曾岩:亚洲的穿山甲在1975年就列入了华盛顿公约附录II,2000年的时候,所有亚洲穿山甲的国际贸易就实行了“零配额”,就是彻底禁止了。非洲的三种穿山甲在1995年列入附录II,之前南非穿山甲在附录I。 亚洲穿山甲有4个种类,是中国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全球性最大的关注是201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中国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评为极度濒危,另两个亚种种群评估为濒危(EN),剩余的非洲种类则全部升级为易危(VU)。
全世界的八种穿山甲。图片来源:Toni Llobet,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 Volume 2, plate 150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