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逐利”是社会运转的基础。同时,又有着对金钱的“价值观”。至今,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所有事都关乎“赚钱”,直播,无论春节回农村老家听到邻里的故事,还是上班后面对的工作。 所以谈“赚钱”并不俗气,春节开工第一天,南方很多企业都施行“开工利是”,领导给员工发红包,求的就是新一年里财源广进。 正月初八,最热的两则新闻是刘强东做客央视《遇见大咖》与马云为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设立2000万美元奖学金。这两则新闻都关系到钱、花钱、赚钱,在新春开工之际,我谈谈读后感。 (一) 刘强东在央视《遇见大咖》的采访中,有几个镜头让我记忆很深。第一个是,在其母亲66岁生日的时候,带记者走入其为母亲在老家宿迁购买的大别墅,为母亲煮面,送上生日礼物,展现了刘强东的孝心。 第二个镜头是在与宿迁京东员工吃饭的饭桌上,对宿迁京东员工宿舍的建设不满意,要求必须最多双人间,而不是六人间,并配置淋浴马桶。 第三个镜头是在谈及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时候,j2直播,强调必须全额缴纳,不能克扣农村兄弟们的养老钱。 同时,刘强东强调自己做公司的价值不只是为了赚钱,当赚到一定数量的钱之后,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感。比如,看到自己的企业为如此多的员工提供就业机会,让更多人有钱在城市买房,就感到很自豪。 《遇见大咖》这期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一心为员工着想的企业家精神。这正如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讲,企业必须把握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这条法则。这一点上,刘强东确实做的很出色。 再来看马云在澳大利亚投资2000万美元建立奖学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马云用2000万美元报答了一位澳大利亚好友对自己的“启蒙”。 1980年,15岁的马云在杭州西湖边上遇到了肯·莫利,从此马云与肯以及肯的儿子戴维(David)成为笔友,而肯则在回信中为马云细心修改英文。1985年,马云受Ken邀请去澳大利亚旅游,在ken的帮助下完成签证,顺利出行。据马云说,这次出行“让我开阔了眼界,像变了一个人。” 马云把Ken视作自己的启蒙老师,甚至认为这是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并具有全球视野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为了回报ken的帮助,在Ken的家乡一所大学捐款2000万美元设立马云——莫利(Ken的儿子)奖学金。 无论是刘强东,还是马云,都给做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榜样。而做出类似榜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家,比如,年轻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几乎裸捐了自己的所有财产;比尔·盖茨也在50岁退休后,致力于慈善事业。 腾讯两位创始人,马化腾则在2016年捐款139亿,陈一丹捐款40亿,都登上了中国首善榜。 (二) 当一个人足够有钱的时候,就会认为赚钱的意义在于成就自我,而不仅为了赚钱。 比尔·盖茨一直占据全球首富榜首,而且通过不断地经营、运作,其财产还在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当他不再需要考虑如何赚钱的时候,他开始考虑全人类的福祉,开始关心疾病和贫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已经“成佛”。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仍然要考虑企业生存、竞争,因此无法达到比尔·盖茨能够全身心投入慈善的水平。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企业家们,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机会、知识变成财富,供养着如此多的人口。如果仅从他们个人的消费支出来讲,当企业做大之后,他们经营企业的最大价值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但是企业家也要分不同类别,我们对刘强东、马云、马化腾以及张瑞敏、柳传志等实业家称赞的时候,我们对那些非法经营、依靠贿赂、依靠关系经营的企业家表示不耻。他们并没有创造财富,而是利用不公平的手段去转移财富。 比如,房地产开发商、炒房者、利用金融杠杆做投资收购的企业等等。就像明星赵薇,从自己的公司借款6000万,撬动30亿元的资金用作收购万家文化,这是50倍的杠杆,又是空手套白狼。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